和歌山有什麼?
這個問題就算是現在來問我,我依然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於是毫不意外的,在和歌山醒來的早上,我們就面對了到底要去那兒走走的問題。
攤開昨天在麺屋 ひしお拿到的地圖,
欸,很尷尬的發現,昨天來去匆匆沒有細看,但這其實是一份中華そば(中華麵,和歌山當地的特色拉麵)的店家分布地圖,對於景點的資訊著墨不多。但或許是因為和歌山市這地方,除了兩條商店街之外,真的只有和歌山城算比較著名的景點也說不定。
但看看窗外萬里無雲的好天氣…逛和歌山城?……
我想商店街可能是實際一點的選擇。
再花旅館雖然有小廚房提供一些免費的小茶包,但我們並沒有在這裡用早餐;
由於出發前晚整理行李到凌晨三點的緣故,這夜我睡的很沉,一直睡到九點多才起床。
走出和室門口,遇到穿戴整齊的OL兩枚與兩個型男,地上整齊的放置著一些工具。仔細觀察才發現,這幾個人是來進行地板施工的。從昨天開始一直踩踏的粗糙面木地板原來是施工到一半的半成品,今天才要進行最後的光滑面木紋面板層施工。
等我們整理好出門的時候,工人們正安靜而清爽的施工著,穿著筆挺乾淨的襯衫,乾淨俐落的工地,一邊施工一邊把製造出來的小碎屑都掃好收起來,這和台灣裝潢工程大相逕庭的施工場景,狠狠震撼了習慣台灣雜亂工地的我。
工人寧靜有條不紊的施工著,這畫面在往後的好些時間裡,都深深的烙印在我腦海裡。擔心不禮貌的問題,我只把這個畫面記憶在腦海裡,沒有拿出相機拍照。只有在中午回到旅館時,拍攝一下施作到一半中午休息中的工地場景,以及就算只是休息時間也整齊擺放的工具堆。
根據地圖,就在再花旅館隔壁有兩條商店街,分別是ぶらくり丁和北ぶらくり丁,這兩條商店街我們昨晚都走過了。早上九點半,大部分的店家都還沒開門,我們邊走邊看,依據昨晚的記憶尋找咖啡店,想吃一頓熱騰騰的早餐。
在日本並不像台灣有滿坑滿谷的早餐店家可以選擇,住宿地點如果沒有附早餐,覓食往往只能往咖啡店的輕食餐點去找;但就算是咖啡店,往往也要到九點甚至九點半之後才有供餐。
有供早餐的咖啡店通常會在門外擺上菜單,我們一路邊走邊看,最後選定了一家圖片看起來還不錯的店家,進去享用了一頓悠閒的餐點。
在台灣嘎嘎一直不太能喝咖啡,一喝就心悸。但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咖啡喝起來意外的爽口,一點都沒有心悸的問題。
雖然只是商店街裡隨意找的咖啡店,但端上來的餐點一點都不馬虎,生菜沙拉、優格、麵包、水果、咖啡,附上小小一杯調味的牛奶(我還先嚐了兩口確認是牛奶還是鮮奶油)和糖;簡單卻心意十足,完全沒有辜負一餐六百日幣的價位。
這一餐也奠定了我們這趟旅行的基本風格,在往後的旅途之中,尋覓好吃的咖啡店早餐成了我們早上最重要的一件事。
離開咖啡店之後,我們決定先往剛剛找咖啡店的路上在對街看到的文具店去,之前遠遠的一瞥店外似乎還有販售明信片,這對剛到日本的我們來說是個無法抵擋的誘惑。順著原路走回去,等我們走到店家門口,才發現這根本不是文具店,是一間人形屋(註1)!
這間店有兩個店面,其中一個販售人形用的小物,另外一間則是各款人形的展售店面。我們著迷的一尊一尊人形看過去,做工非常細緻,連臉部表情、眼神都有微妙的不同。店面中間一群婦女正笑吟吟的交談著,一面手不停歇的製作各種人形小物。
一開始我們只是著迷的看,一進入店門左手邊就是一整排花魁場景的展示人形,雖然我一點先備知識都沒有,但看這個仗陣多少也可以推測出來,這應該是標準的花魁派頭,從幫間
、新造、仲居、
若眾、花魁…

每一個角色的衣服、頭飾到身上的配件通通都很講究,一字排開仗陣相當驚人。
、新造、仲居、
若眾、花魁…
每一個角色的衣服、頭飾到身上的配件通通都很講究,一字排開仗陣相當驚人。
徵得店員的同意之後,我們開始拍照。大仗陣很難拍攝,第一次使用Olyplums TG-4的全景攝影,嘗試了好幾次才拍出滿意的照片。
除了花魁系列的人形之外,另外一側擺放的就是女孩子的雛人形了。每一個人形都有屬於她們的氣質與神韻,
除了日本服飾版本之外,也有洋裝打扮的人形。
拍攝的時候陽光剛好穿透門口的落地玻璃灑入屋內,我著迷的捕捉人形在陽光下的神韻,不知不覺,小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除了日本服飾版本之外,也有洋裝打扮的人形。
拍攝的時候陽光剛好穿透門口的落地玻璃灑入屋內,我著迷的捕捉人形在陽光下的神韻,不知不覺,小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驚人的價位很直接的打消了我們帶走人形娃娃的衝動,拍照留念謝過店員之後,我們告別這間精緻可愛的人形店家,散步回旅館整裝再出發。
剛從松山城回來準備出發前往德島的兩個台灣室友推薦我們去松山城走走,但夏日正午烈日炎炎,這提議讓我們非常躊躇。後來旅館老闆告訴我們,JR和歌山駅地下室有腳踏車可以租,我們商討片刻,覺得走路過去租台腳踏車移動,似乎是個不錯的點子。
就這樣,中午十二點半,我們踏上前往JR駅的旅途。
我與嘎嘎都不算喜歡逛街的人,物欲也不高,除了一開始的小餐車麵包之外,就只有另外一間門口有搖尾巴的萌貓咪小店順利拐騙我們入內繞了一圈。
正當我們開心得意的覺得我們不受任何商店誘惑的時候,一間書道文具店安安靜靜的,在商店街的最後等待著我們。
正當我們開心得意的覺得我們不受任何商店誘惑的時候,一間書道文具店安安靜靜的,在商店街的最後等待著我們。
一個小時之後,花掉兩千多元買信紙便籤與彩筆的我們才順利走出這間店……
連續兩輪甜點炸彈之後,我們終於承認,雖然我們早餐吃完沒多久,但確實是該吃午餐了。不然這樣沒完沒了的甜點攻勢下去,我們的荷包很快就會爆掉的。
走走看看,在尋覓午餐餐廳的時候看到很多有趣但沒開的店面,大片簡單卻風格鮮明的玻璃繪畫,我們還特別拍照起來說之後回來可以來吃這家店(當然按照慣例,當下沒吃最後一定沒吃到就是了…)。
最後我們選定了路旁的一家門口有商品模型的店家,在門口挑好看起來順眼的餐點拍起來,才走入店內,打算採用對我們這種日文白痴來說一定行得通的點餐法:看圖說故事!
最後我們選定了路旁的一家門口有商品模型的店家,在門口挑好看起來順眼的餐點拍起來,才走入店內,打算採用對我們這種日文白痴來說一定行得通的點餐法:看圖說故事!
很久之後我們才有點恍然大悟我們可能犯了什麼錯誤。因為那天中午我們只有一點點餓,所以我們兩個人共點了一份餐點。店家可能是想要跟我們說明我們需要兩個人都點餐但完全無法溝通,才會顯得那麼無奈XD
麵點送上來之後,老闆還細心的示範了一下怎麼沾調料醬汁,才讓我們開始用餐。日本的麵條很有趣,在口中咀嚼之後都會泛出一股鮮甜的後勁,不管是昨晚的麵屋或是這一餐,搭配的醬汁吃起來都非常爽口,讓我們對日本的麵點有了非常良好的初印象。
就這樣,離開再花旅館兩個半小時後,下午三點,我們總算抵達了JR和歌山駅。
這個時間,說起來很尷尬。
要租腳踏車嘛~就特別騎去逛個和歌山城就得還車了,感覺很不划算(旅館老闆說租車要在六點前還車),要走貴志線嘛~又顯得這時間太晚了,逛不了什麼地方。
小小討論之後,我們兩人對城池的興趣都不大,決定放棄租車遊城的路線,把所剩不多的時間用在貴志線上。
在車資告示牌前研究了半天,如果來回貴志駅一個人就要740元,不如買720的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一日卷。一開始我們還找不到要到哪裡買車票,傻傻的拍了照片拿去JR服務櫃檯排隊問服務人員,才得知要直接進站,穿過地下道到貴志線的第九月台去購票。
身為長期利用台鐵通勤的上班族,第一次搭乘日本的特色列車讓我著實感慨良多;草莓列車除了車如其名的有許多草莓裝飾之外,在許多細節處都有非常細緻的設計。
車頭的徽章是草莓圖騰,全車紅白色系,所有的座墊都是草莓圖形。
車廂鋪上木製地板,座椅、扶手、拉環、小桌子、遮陽簾都是木製品;
車廂間的掛簾寫著SINCE 2006標示草莓列車特的開始運作時間,
車廂外的製造標示寫著昭和47年(1972年),算算這列車年紀已經四十三歲了,比我還大XD
車頭的徽章是草莓圖騰,全車紅白色系,所有的座墊都是草莓圖形。
車廂鋪上木製地板,座椅、扶手、拉環、小桌子、遮陽簾都是木製品;
車廂間的掛簾寫著SINCE 2006標示草莓列車特的開始運作時間,
車廂外的製造標示寫著昭和47年(1972年),算算這列車年紀已經四十三歲了,比我還大XD
列車行進中,我們臨時抱佛腳的讀著剛剛才到手的各種資料,討論要怎麼安排所剩無多的時間。
嘎嘎這段時間一直覺得走路腳會痛,擔心這趟旅程後面要一直走路,所以想最優先去足守神社,想拜拜看祈禱一下讓自己的腳接下來不會痛。
嘎嘎這段時間一直覺得走路腳會痛,擔心這趟旅程後面要一直走路,所以想最優先去足守神社,想拜拜看祈禱一下讓自己的腳接下來不會痛。
那麼,剩下的就是移動問題了。
翻看剛剛拿到的貴志川線觀光案內,足守神社位在山東駅,徒步大約十五分鐘。前一站是伊太祈曾,有腳踏車出租;打開Google地圖搜尋了一下,這兩個站距離並不遠,下午三點多的午後烈日,徒步十五分鐘不如提前一站下車,租台腳踏車騎過去。
於是,陽光燦爛的下午三點四十分,我們走出了伊太祈曾駅。
伊太祈曾駅提供單車出租,租金很便宜,一台車出租四小時只要日幣一百元;跟站務人員租車的時候她還特別跟我確認,因為時間有點晚了,五點半站務就會下班,我們只能使用一個多小時這樣還要租嗎?
但我們的SIM卡只能上網,沒辦法打日本電話!!!(其實就算真能打,能不能用破英文跟山主溝通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想要換回台灣的SIM卡,卻想起台灣SIM卡被我放在大背包裡,根本就沒帶出門……
看著造型精美的草鞋繪馬卻無法下手,這殘念可真不是一點點……
夕陽斜灑,參拜完的嘎嘎突然停下腳步,開心的說她的腳忽然就不痛了。這麼靈驗的神社還真是驚人,離開前,我們再度轉身,虔誠恭敬的揖身道謝,告別這個寧靜的神社。
回程一路都是下坡,迎著夕陽和微風,感覺十分幸福。
慢慢的往伊太祈曾駅騎回去,路上先去山東郵便局旁邊的田裡拍剛剛來的時候看到的神奇稻草人們。
拍完照片之後,嘎嘎看到馬路對面就是前往西應寺的路標牌,就提議騎過去看看西應寺:「都來了,感覺沒有很遠,就去看看嘛!」
拍完照片之後,嘎嘎看到馬路對面就是前往西應寺的路標牌,就提議騎過去看看西應寺:「都來了,感覺沒有很遠,就去看看嘛!」
我拿出Google地圖定位了一下,看起來確實沒有很遠,也就同意了這個臨時路線。
然而,我們都忽略了,這附近「很多丘陵地」這個地理事實…西應寺距離縣道十三號山東郵便局的十字路口確實不遠,但,它在「山坡上」!(註2)
才騎到半路,嘎嘎就後悔了,嚷嚷著想要放棄,直接回伊太祈曾。我看了看地圖,距離西應寺只剩下一個轉彎的距離,就半哄半拉的一路推車的,拖著嘎嘎走到了西應寺。
西應寺後方是墳墓群,庭院中也有地藏和墳墓;也許是因為習慣的文化不同,日式的墳墓並不像台灣的墓地一樣會讓我感覺毛毛的。整個寺院空無一人,但庭院灑掃的非常乾淨清爽,地藏石像的頭上都戴著毛帽,看起來格外的親切可愛。
按照我自己對不可知世界的習慣,在心底打了招呼,用感覺詢問了一下;不知為何神社主殿還是不給拍,但是地藏們沒有問題,我放心的拿起相機,拍了幾張可愛的地藏。
悠揚的鐘聲響起,五點了。
最後一站是祭祀種樹之神的伊太祈曾神社,小迷路了一下才找到,Google導航這次就帶我們大繞圈子找不到路,車站前的觀光地圖比較可以信賴,神社離車站並不遠,後來想想該先去還車再來參拜的,拖延了還車時間(五點半)很過意不去。
抵達的時間晚了,神社主殿都已經關門,伊太祈曾神社有寬闊的庭院,從入口的鳥居開始,一路都是它的庭院;
我們把單車停在入口的停車格裡,徒步進入神社庭院,

過了五點,御手販售服務處也關門了,神社裡不見遊客,只有幾個當地人在閒聊。
我們把單車停在入口的停車格裡,徒步進入神社庭院,
過了五點,御手販售服務處也關門了,神社裡不見遊客,只有幾個當地人在閒聊。
感覺……像是有很好喝的水啊!
身為一個長年追飲山泉水的傢伙,遇到好水一定要試試看的。短短的林間小徑,傍晚的陽光穿透枝葉,像是通往奇異的王國;
御井社並不遠,從入口走進去大約一分鐘就走到了;井水用木蓋子蓋了起來,我打開蓋子,拿起一旁的杓子撈了一杓水起來試喝。
御井社並不遠,從入口走進去大約一分鐘就走到了;井水用木蓋子蓋了起來,我打開蓋子,拿起一旁的杓子撈了一杓水起來試喝。
好甘甜的水!!!
開心的喝了幾口水之後,我觀察了一下周圍,御井社小路盡頭是一個木柵欄,柵欄後是一條小路,看起來是車輛可以通行的路。神社內懸掛著水杓與漏斗,想必這裡是許多人會開車來載水的地點。
於是,我領著嘎嘎開始往回走,打算回到停車的地方,騎車過來取水,畢竟水罐都放在單車籃子裡,現在手中沒有任何容器可以裝水。方向感不好的嘎嘎有點猶豫,但還是被我說服跟我走了一趟。
回到伊太祈曾神社鳥居之後,我依循著記在心底的路線,出鳥居左轉,沿著河邊的道路騎上一小段之後,
通過消防車格納庫之後左轉,
彎進山邊的小路,
一路貼著山邊走,
不到兩分鐘就抵達了御井社門口的小出入口。
這個出入口很隱蔽又沒有任何告示,要不是剛剛才走過御井社,直接從外面經過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
通過消防車格納庫之後左轉,
彎進山邊的小路,
一路貼著山邊走,
不到兩分鐘就抵達了御井社門口的小出入口。
這個出入口很隱蔽又沒有任何告示,要不是剛剛才走過御井社,直接從外面經過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
把身上戴著的水罐全部裝滿水,拍手揖身,謝過泉水之神,才忽然回過神想起,我們已經超過還車時間五點半了;匆匆忙忙的騎回伊太祈曾駅,票務窗口已經關閉,辦公室門也都關起來了。人都不在了也不知道怎麼還車,最後我只好把單車牽入站內,自己停放在月台旁邊那一大排同款式的紅色單車旁。
地板上有貓咪腳印、窗戶上有貓尾巴、
執勤站長室的木籠子、
最讓人驚喜的是車廂內居然有一整櫃的書!
雖然都是我們看不懂的日文,但對於喜愛閱讀的我們來說,在移動的列車上有讀不完的書,堪稱是夢幻的移動方式了。
執勤站長室的木籠子、
最讓人驚喜的是車廂內居然有一整櫃的書!
雖然都是我們看不懂的日文,但對於喜愛閱讀的我們來說,在移動的列車上有讀不完的書,堪稱是夢幻的移動方式了。
長久以台鐵列車作為日常通勤工具的我忍不住幻想著,要是哪天我們的太魯閣、普悠瑪號,真的可以有一節車廂是移動圖書館,讓乘客可以挑選喜歡的書本,在晃盪旅行的時候也能盡情閱讀,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不過,歡樂的旅程總是過的特別快,看著窗外飛逝的風景,嘎嘎對著太過興奮的我提出她的疑問:「我們……是不是搭錯方向了啊?」
兩分鐘之後,我們在岡崎前駅跳下車,等待前往貴志駅的下一班列車。
貴志駅的小玉站長已經在今年六月的時候過世了,過世之後的隔週我人剛好在日本,還在電視上看到有三千人出席小玉站長的告別式。當時本來想要衝來看看,但礙於有任務在身,沒有辦法走遠,於是就只好把這件事情記在心底。
時隔一個半月,我終於來到貴志駅了。
安安靜靜的合掌致敬,給已經無緣相遇的Tama站長。
我與嘎嘎看了一下車站門口的地圖,討論了片刻,決定放棄貴志川的河邊景色,徒步往附近的市鎮走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覓食的地方。
沿著十號線道往前緩行散步,放眼望去是古老形式的房子,以及川流疾行的車輛;
馬路上沒有人行道,只好貼著道路的邊緣沿著田邊慢慢的走。片刻之後,一個奇異的建築映入眼底,等我們看清楚它的標示,幾乎當場就呆掉了。
馬路上沒有人行道,只好貼著道路的邊緣沿著田邊慢慢的走。片刻之後,一個奇異的建築映入眼底,等我們看清楚它的標示,幾乎當場就呆掉了。
精米設備(似乎就是台灣的輾米?)的普及,對於小農的農業發展是很關鍵的一件事;之前在台灣就聽說過小規模種稻的朋友,遭遇到因為產量太小輾米廠不願意幫忙處理的狀況;像是無人精米所這種設備如果在台灣一些鄉下小地方可以多設立的話,應該會相當程度的降低一些小農的門檻。(註4)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溫泉今天的營業時間到晚上十一點,最終入場時間是十點,我們回到和歌山車駅的時間已經九點多了,等於要一路馬不停蹄的快步走回住宿點,才有機會在關門前進入溫泉。
於是,抵達和歌山駅之後我們毫不戀棧的立刻出站,一路快走兼小跑步,終於順利的在九點半就衝回再花旅館,用十五分鐘完封白天花了兩個半小時才走完的移動距離。
別過一日,再花旅館的地板已經完成木地板的最後舖設了,整個質感瞬間提昇了一個等級,和昨天相比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今晚入住的旅客多了很多,嘎嘎所在的女生和室宿舍房直接爆滿,連她的床位都被人家換了位置;嘎嘎花了一些時間用破英文溝通之後,最後無奈的接受在冷氣出口的上鋪床位(晚上有太冷的問題,但我們後來跟老闆借了遙控器開睡眠模式,就沒那麼冷了)。
今晚入住的旅客多了很多,嘎嘎所在的女生和室宿舍房直接爆滿,連她的床位都被人家換了位置;嘎嘎花了一些時間用破英文溝通之後,最後無奈的接受在冷氣出口的上鋪床位(晚上有太冷的問題,但我們後來跟老闆借了遙控器開睡眠模式,就沒那麼冷了)。
帶上洗浴用品和要更換的衣服,我們離開旅館,前往ふくろうの湯。
進門左側有一整區的鞋櫃可以放鞋子,但我們太緊張了,就直接在右側用餐區的鞋櫃放了我們的鞋子。
鞋子鎖進鞋櫃之後,帶著鑰匙到櫃檯去,把鑰匙交給櫃檯,
付錢的同時櫃檯給我們一人一個手提袋,
裡面有大浴巾和小毛巾各一條,以及另外一把更衣置物櫃的鑰匙。
鞋子鎖進鞋櫃之後,帶著鑰匙到櫃檯去,把鑰匙交給櫃檯,
付錢的同時櫃檯給我們一人一個手提袋,
裡面有大浴巾和小毛巾各一條,以及另外一把更衣置物櫃的鑰匙。
入內就禁止使用手機等3C 設備了,雖然沒有看到禁止拍攝的字樣,但我還是沒有把相機拿出來拍的膽量,只有打開置物櫃的時候,快速的拍了一下置物櫃的狀況。(註5)
置物櫃內有衣架,可以吊掛換下來的衣服,也有小小的置物區,可以放一些像是手錶之類的隨身小物品。
置物櫃內有衣架,可以吊掛換下來的衣服,也有小小的置物區,可以放一些像是手錶之類的隨身小物品。
換完衣服,帶著毛巾進入浴場,開始這一夜的泡湯旅程。
ふくろうの湯是我們這趟旅程的第一個溫泉,不知道是不是最初所以最好的緣故,我們一致對這個溫泉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
更衣區鋪著非常舒適的榻榻米,
浴場門口有體重計;穿過玻璃門之後,就是溫泉浴場。進入溫泉浴場的左手邊有洗手臺和置物架,可以把大浴巾放在這邊;
右手邊就是洗澡的區域,在台灣就已經泡慣了裸湯,對於浴場規則基本上算是熟悉的,熟門熟路的挑好了一個位置,先好好的洗個澡,把身體洗乾淨再說。
浴場門口有體重計;穿過玻璃門之後,就是溫泉浴場。進入溫泉浴場的左手邊有洗手臺和置物架,可以把大浴巾放在這邊;
右手邊就是洗澡的區域,在台灣就已經泡慣了裸湯,對於浴場規則基本上算是熟悉的,熟門熟路的挑好了一個位置,先好好的洗個澡,把身體洗乾淨再說。
浴場內提供了基本的洗浴用品,洗髮精和沐浴乳都有,水龍頭是按壓式的,每按壓一次大約會連續出水30秒,如果要洗頭就要每隔一段時間再去按一次。一開始不是很習慣,但一會兒就適應了。
洗完澡之後,我開始巡禮溫泉浴場內的各項設備。
ふくろうの湯大致上分成幾個泡湯的區域,洗澡區的旁邊是冷水風呂,
對面是遠紅外線室;
接著是壺湯、
主要的溫泉熱水池、
以及旁邊的天然碳酸溫泉池(水溫32.3度),
其他還有強力水柱按摩池、
超細微氣泡按摩池、
可以躺著休息的淺水流池,
以及持續流洩的人造瀑布景觀。
對面是遠紅外線室;
接著是壺湯、
主要的溫泉熱水池、
以及旁邊的天然碳酸溫泉池(水溫32.3度),
其他還有強力水柱按摩池、
超細微氣泡按摩池、
可以躺著休息的淺水流池,
以及持續流洩的人造瀑布景觀。
因為是關門清洗時間進去拍攝的,人造景觀瀑布已經關閉了,沒有水流。 |
我一個一個池子泡過去,其中的碳酸溫泉池讓我非常驚豔;一開始的時候我有點傻眼,看起來乳白色的溫泉,踏下去溫度卻涼涼的,只有32.3度這算什麼溫泉啊?
但泡著泡著,卻泡出某種有意思的感覺出來了,似乎是因為碳酸泉的緣故,身上逐漸凝結許多細小的氣泡,當我緩慢的在水裡放鬆自己時,漸漸的感覺到全身上下每一個毛細孔都開始變得刺刺麻麻的,像是細小的電流穿過身體一樣,一點一點的把緊繃的細小肌肉纖維解開,放鬆。
我在這個時裡待了好些時間,一開始剛從熱水池轉換過來的時候覺得池水太冷,但等身體習慣之後,開始覺得32.3這樣的溫度非常剛好,涼涼的,卻不會讓人覺得冷,可以在泉水裡待上很久很久,碳酸泉浸泡起來質感非常好,和在台灣泡慣的礁溪白磺泉相較,是很不一樣但極為舒適的感受。
在碳酸泉之後,我一個一個把剩下的湯泉都泡過,但感受都沒有在碳酸泉裡來的舒適;等到造景水瀑停掉之後,我才悠閒的沖洗身體,離開這個舒適的溫泉浴場。
註2:因為是沒有規劃隨性所致而走的行程,一直到整理這篇遊記的時候,我才發現在伊太祈曾駅門口的觀光案內看板裡,就有建議的足守神社+西應寺的移動路線,比我們實際上走的路線要省事的多。這兩個神社其實在附近而已,從足守神社可以直接穿過鄉間小路抵達西應寺,不需要回到縣道上再重新繞進去。
註3:其實粗糠、米糠用途很多,簡單的用途像是當做土壤覆蓋物或者肥料使用,或者用來當做飼養微生物菌的營養物質都可以,但一般人通常不會使用,多半是農家才會拿來使用。
註4:寫這篇遊記的時候我也上網稍微搜尋了一下,發現除了無人精米機,日本甚至推出了家用的小型精米機,像是電鍋一樣可以在家裡自己小規模精製稻米…不得不說日本人真是一個狂熱的機械化民族啊!另外,台灣小農似乎現在也比較多有自備的精米設備,這門檻降低似乎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註5:由於不確定可不可以拍照,我等到泡完溫泉,清場人員都進場之後才去詢問櫃檯可不可以讓我拍照?因為語言不通雞同鴨講的緣故,我只能拿著相機比手畫腳;最後櫃檯人員笑著領我進入清場完畢的浴場讓我自由拍照,才有了這些照片。
本系列的上一篇:人助天助的日本夏之旅Day1─和歌山初日
本系列的下一篇:人助天助的日本夏之旅Day3─四國初日
本系列的上一篇:人助天助的日本夏之旅Day1─和歌山初日
本系列的下一篇:人助天助的日本夏之旅Day3─四國初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