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2世界公視大展精選,別問我是誰(下)─直擊難民營


單元:別問我是誰
片名:直撃難民營 Go Back to Where You Came From
導演:艾文‧歐曼哈尼 Ivan OMahoney

剛看完「希特勒的孩子」,十分鐘之後就接著繼續看這一部「直擊難民營」,說實在話,整個人都還在前一部片的震撼中沒有辦法平復過來,這部片看起來的感覺一下子就失色許多。
影片內容的部份,也因為和前部片相較,這一片的「節目製作」的感覺實在很重,,本質上他是實境體驗節目,以致於沒有太多的內容讓我有感覺想要筆記。
這部片的內容摘要筆記是根據非常少的現場筆記,以及隔天排隊等待時的回憶內容,精確度和前部片相比低許多。
不過幸好的是,這部片公共電視有引進在電視台播放,在12/171819三天在公共電視台HD頻道有播放,向隅的觀眾可以去查詢一下節目單,在這三天找時間看一看這部電影。
同樣的,下面有簡單的影片內容筆記,以及放在文末的我的映後心得。

主持人簡介:
主持人:澳洲也是一個種族主義非常嚴重的國家,這幾年面對了很多移民和難民的問題。
幾年前發生一起難民船在澳洲旁邊遇難的事情,引起了澳洲很大的震撼,有一派政客就主張不要讓任何難民船進來,澳洲過去是白澳政策,SBS電視台選在澳洲遇到重大爭議的推出了這部片,獲得了非常巨大的迴響和討論。
我們就來看這部片吧!

影片內容摘要筆記:
影片一開始,介紹了六個參加者的身分和背景,全部都是白人,有救生員、退休社工等等,除了一個女生原先的立場就比較偏向澳洲應該要接納更多難民之外,其他人都討厭難民。
在實境體驗活動正式開始的時候,主持人說,難民在流亡的時候根本沒辦法和家人取得聯繫,身上也來不及攜帶任何貴重物品;為了讓大家能夠體會難民的生活,所以在出發之前,他要先沒收所有人身上的手機、錢包、皮夾。確保大家在接下來的幾天沒有辦法和外界聯絡。
大家的護照都保管在計畫人手中,上面有一些簽證,但是他不要大家知道接下來可能會去哪些國家,因為難民在踏上流亡的時候,同樣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會是哪裡?
這些隨身的物品被沒收之後,大部分的參加者都開始進入一種不安的狀態
一開始大家被分成兩批,依照之前會談的狀態送到不同的兩群難民家中度過幾天。
這幾天之中,兩群人由於跟難民有了一些相處的經驗,燒稍微鬆動了原先的立場。但依然覺得難民應該透過合法的管道入境,不應該搭船偷渡到澳洲來。

幾天之後,這兩群人再度集合在碼頭,搭上主辦單位準備好的破舊難民船,前往不知名的國度。
在搭船之前,主持人再度沒收了他們身上的大行李背包,只給他們一人一個小手提袋,裝他們自己要的東西。

這艘船非常破舊,半夜甚至還漏水,大家舀水了好幾個小時才等到救援。
整個過程中,參賽者隨著和難民的相處、認識,一點一點的改變了他們原本堅持的立場。
第一集結束在前往別的國家的海上,後面有預告下一集他們將前往有數萬難民的馬來西亞,甚至前往戰亂中的國家進行實境體驗。



映後座談:
主持人:這部片的英文片名是Go back to where you from。這六個人會經歷越來越震撼的教育,影片一共三集,然後SBS電視台在第四集的時候把這些人找到節目現場來分享他們的經驗。
這同時也是一個難民議題的教材計畫,大家上網搜尋節目名稱,就可以找到這個節目的網站,可以看到這個計畫。
這個節目還預計要製作第二季,第二季是邀請名人、有政治人物、模特兒、明星,邀請他們去進行一次這樣的實境體驗。
我們開放現場觀眾發言。



觀眾一:我覺得非常心癢,請問可以在哪看到這部片的後續幾集?第二個問題是這些人真的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嗎?攝影機都跟著走啊!要是玩出人命怎麼收場?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不知道,要看公共電視台;第二個問題,依照我自己在電視台工作的經驗,做這個節目之前彼此會簽很嚴密的合約,因為出問題電視台會負很大的責任。但是,你在難民船上想吐了根本就不會管攝影機了。
(觀眾:他們簽了那麼多合約應該會知道自己要去哪啊?)
他們應該只會知道會被保護,但是不知道要去哪裡。



觀眾二:我想問軍人背景的那一個人,不是很生氣說他被設計嗎?從這個大愧頭的表現看來,他覺得他被設計,他心裡是在反對,那他還能繼續產生心理同理嗎?
主持人:照這個節目的規定,參與者應該可以半途退出。但他們都參與到底。我沒有看後面我也不知道。



觀眾三:我來自臺灣圖博之友會,是一個台灣NGO組織,其實我看這兩部片我有很大的感觸,第一部片我看到裡面有一句話,說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其實戰爭一直在發生,我們聲援的地方有像是西藏,這麼漂亮的地方現在也在面臨文化跟種族滅絕的危機,世界上有很多地方人類還在面臨這樣的痛苦,當我們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多去關注這樣的議題。
我有認識真正的難民,西藏逃亡到北印度生活的難民,難民的生活真的超出我們的想像,我覺得這樣的節目非常的特別,我們可以跟他們一起去想像難民為什麼會成為難民,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主持人:這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謝謝大家,今天的放映到此結束。



映後心得:

其實覺得這樣對這部片不公平耶(笑),畢竟看這部片之前,我先看了「希特勒的孩子」,相對於希特勒的孩子,就覺得這部設計好的片子整個強度弱非常多。
但仔細想想,這一部片其實比較適合台灣的觀眾也說不定,我認識的大部分朋友,對於像是希特勒的孩子這樣沈重的議題,接受度和感受度都是很低的。
這部電影被設計成「實境節目」,讓觀眾跟隨參與者慢慢的接觸更多的資訊,然後在過程中一點一點因為認識更多而漸漸改變立場。
片中的參與者一開始多半抱持著不歡迎難民的立場;大概因為我的立場不是如此,所以我比較沒有感覺。
只是,總是忍不住會在心底問,會不會哪一天,台灣也變成需要流亡的國家呢?
又或者,台灣到底是沒有難民的問題,還是這些人都直接被遣返了?以致於後來再也不會有人試圖流亡到台灣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