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泰國米之神基金會Daycha執行長
翻譯:余馥 君
主題:KKF農法介紹
前言:這是我在1/21、22兩天參加的KKF在台巡迴工作坊的花蓮場次課程筆記,中文的內容是我記錄現場的即席翻譯而來,並非我個人原創,特此註明。
本篇內容歡迎自由轉載
更多關於KKF在台灣推廣的資訊,請參考KKF在台灣網站:http://kkfintw.wordpress.com/
或上臉書加入KKF@Taiwan社團。
大家午安,我是Daycha,去年的時候我也是到慈濟大學來演講,但是不是同一個教室(是嗎?)
請問有沒有人去年有來過聽過這個演講的?
剛剛我看到有的人士從高雄來的,但是他們之前已經參加過高雄的課程了,但是他們現在又來了一次。
所以我今天的演講大概會到四點鐘,四點之後我們就是來練習選種。
我現在的話會開始演講,大概到三點左右,休息之後再來說有關選種和育種的事情。明天我們會來練習怎麼樣自製微生物。今天和明天所有的時間你們都可以提出問題。
這個是我們米之神基金會的Logo,這個上面是我們對於米之神的祭拜儀式,我們覺得當稻米成熟的時候,就是米之神,好像米之神他是一個女神他在懷孕,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些祭品,我們準備了很多水果,因為我們認為說當這個女性他懷孕的時候要準備很多水果來幫他補充營養。
我們會掛上旗幟為他慶祝,在泰國紅色象徵吉祥,所以我們用紅色的旗子。所以這個Logo就代表了我們對稻米的觀念,我們認為他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我們認為米之神他其實就是我們農民的母親。
像是中國文化對於長輩父母都非常的尊敬,所以要以這樣的心情來照顧米之神。米之神是我們以前的老農民,他們都是這樣看待稻米的,但是農民並不是這樣子。
因為過去四十年來泰國的發展是遵循西方國家的文明發展,包括綠色革命這樣的發生,在這邊我們稱為慣行農法,大約99%的農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耕作。
接下來就是我們會秀出一些他們做的事情。第一個就是大部分的農民收穫之後都會焚燒稻草。這個可能在台灣也是一樣,都是違法的,會產生廢氣造成空氣污染,造成暖化等等,但農民還是不管這些事情,繼續焚燒稻草。並且政府執法也不嚴格,所以這種狀況繼續發生。
現在大部分的農民都是從市場購買稻種,他們不會留種。意思就是農民沒有辦法掌握種子,而是掌握在種苗商的手裡。而這些品種的來源都是由政府控制,由農業部門研發再賣給農民。
這個像台灣一樣,我們也是有台梗十六號、高雄145號這樣的名稱。
這種方法,他們都是用化學的方式來培育種子,所以如果這個品種對於化學肥料不適應,就不會轉移給農民。當農民使用這樣的品種的時候,就得持續購買化學肥料。
因為土壤結構越來越差,越來越硬,所以就得使用大型的耕耘機,機器越來越大,但這些大型機械都是屬於代耕隊的,在台灣也是一樣,要種米都要請代耕隊來幫我們翻田。
大部分的農民也使用很多的農藥,殺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等,在泰國大部分的農藥都還是進口的,製造這些農藥的公司他們本國是不能販售的,但是他們可以製造出來並且出口到泰國來。
因為在泰國他們大部分沒有使用育苗插秧的方式,都是用直接撒播的方式,所以田地要放乾,當撒種下去就要立刻放殺草劑。所以泰國在殺草劑的使用上是排名全球第四,使用的量比世界的平均還要多十二倍。
因為他們也使用了很多的化學肥料,伴隨化學肥料就要使用很多殺蟲劑。
但是每一年每一年這些蟲害會產生抗藥性,所以每年的殺蟲劑量都要增加,所以泰國在全世界殺蟲劑的使用量排名第五,比世界平均多九倍。
這些是在稻田裡面普遍使用的化學肥料,全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但是使用越多的化學肥料,土壤的狀況就會越來越差,最後甚至會有我們稱為土壤死亡的狀況。
但是在泰國並沒有像在台灣一樣有肥料補助,之前我聽說台灣的化學肥料有補助到達一半。
他們會灑更多的化學肥料
這個是在泰國他們使用的收割機,比較大型而且效率不是很好,因為代耕隊只關心要更快的完成工作,但這樣會讓很多稻榖掉在田裡,而且機器的重量會把土壤壓的更硬。
這個是在稻作上面的嚴重蟲害,飛蝨。這個蟲害主要是因為使用太多的化學肥料和農藥產生了抗藥性,過去是十年才會大發生一次,但過去幾年大概每年都有。
當他發生的時候這些農民就會噴更強、更毒的藥,很多農民就因為噴藥喪失了性命。很多農民雖然沒有死亡,但是也得到癌症。
有一些飛蝨類不是嚴重的蟲害,但是會帶來一些病害。
慣行農法的問題因為一直都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只是解決表象的現象,所以有些人就開始嘗試有機農法。
所以在泰國有機農法大概是二十五年前開始流行推廣,但現在依然不是非常普遍,但也有些人做的很成功。
如果說以面積來計畫,有機農法大約佔泰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零點一。
有機農法之所以沒有辦法普遍的推行有很多的問題,像是不使用化肥,就得自己製作堆肥,而自己製作堆肥是很辛苦的勞力密集的工作,要不停的翻動,要一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完成。
假設你想要獲得跟慣行農法一樣的產量的話,使用的有機肥料的量大概是十倍左右。
有些人是使用購買來的有機肥料,這就得從市場購買,這是有機農法沒有辦法風行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農民沒辦法自己做堆肥,也買不起有機肥料。
再來,有機農法的農民大部分都還是要使用翻土的耕耘機,雖然土壤的狀況比較好比較鬆了,但還是需要使用小型的機械。
有一些農民是使用綠肥種植取代製作堆肥,但綠肥種植也是要耗費蠻多的時間,要種植很多豆科植物來固氮,一公頃 的地大概可以得到一噸的肥料,但是要花四個月的時間。
但與自己做堆肥比較起來,是比較輕鬆的方法,但是要花四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種植綠肥就喪失了可以種一期作物的時間。
假設都不用這些東西,有些人是用禽畜糞,這樣的東西還是要去市場上買。
有機農法的農民不能使用化學的農藥,但一般都會使用一些植物性的草藥或者生物性的防治法來處理病蟲害,這觀念其實和慣行農法一樣,什麼蟲來我就噴什麼藥。
這個雖然對人體無害,但還是一個對人很費力的工作,大概一季要噴三次。
有機農法因為有上述的這些問題,所以對農民來講吸引力不是非常大。而我們基金會已經跟農民工作了二十四年,我們發展出一套方法來解決慣行農法和有機農法遇到的問題。
我們把這一套農法叫做生物農法,這一個技術的概念就是要利用生命幫我們工作,我們利用大自然來幫我們工作,我們會去利用大自然。
因為我們現在是在慈濟大學,我自己本身也是佛教徒,我認為我們這套農法本身也是遵守佛教的教義。
因此佛家第一個就是講說,我們是反對暴力、不殺生的,所以我們不會特別要去殺這些昆蟲。我們長期觀察自然學習自然之後知道,自然界有他自己的平衡,所以我們就是盡量幫助自然去達成這樣的平衡。
再者,我們盡量利用手邊在地可以使用的資源,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依賴外界,在佛家來說這是一種我們自我的解脫,在各方面都不需要依賴外面,就可以自給自足。
假設是慣行農法要買這些化學的資材,就得依靠外界,我們就變成外界的奴隸,因為人家不提供我們就什麼都做不成。因此我們大家要相信自然,信任自然跟自然學習,我覺得這也和佛教的教義吻合。
因為我們的菩薩也是從自然中學習這樣的道理,相信我們自己可以這樣解脫。
因為在米之神基金會有一個農民學校,有三個學校的課程,這是第一個階段,我們稱為小學階段,所以這些女的農夫就稻田裡去抓蟲。
大部分的農民噴藥就會殺死全部的昆蟲,因為他們都不認識這些昆蟲。到田裡面看到就覺得都是害蟲。但是你實際到田裡去看,抓到的你會發現大部分都是我對我們有好處的益蟲。
圖片中的這一位是我的同事蓮,他是一個昆蟲的專家,他就是在教農民哪些是好蟲,哪些是壞蟲。當我們噴藥的時候把很多益蟲都殺死了,必須做很多的防治工作去去防治害蟲,但實際上不管我們怎麼做都沒有辦法完全抑制壞蟲。
這些是對稻米有害的昆蟲,在泰國並不會超過十種。
這些對稻米來說是益蟲,可以幫我們控制害蟲的數量。像是蜘蛛這裡有四種,但稻田裡幾乎有十種,噴藥會讓這些益蟲都死亡,對我們來說不是好事。
在認識昆蟲的課程裡,我們教農民就是先認識就好,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所以在課堂上,如果只是看過昆蟲,這樣的認識是很容易忘記的。所以我們請農民把每一隻蟲畫下來,這樣就會牢牢記住。要寫詳細的紀錄,吃什麼啊生活在哪裡啊!這個本子記錄好之後就是農夫的隨身手冊,這樣他永遠都不會忘記。
因為這些益蟲就像是我們的戰友一樣,所以你一定要很清楚的認識他們才不會輕易的殺死他們。
但是有的時候,益蟲還是會有一點沒辦法控制場面,當害蟲是全面性的大發生的時候,這時我們就會用植物性的草藥來幫助這些益蟲。
這些植物性的草藥只會殺死吃植物的昆蟲,對於肉食性的昆蟲是無害的。像是有些噴一噴只是要嚇走他。或者像是印度苦楝他是植物性的賀爾蒙,會被稻米吸收,只有吃到稻米葉片的昆蟲才會死掉,因為他沒有辦法脫皮。
所以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不需要這樣子的措施。像是在基金會我們一年尰兩期的稻米,但我們大概一年只噴一次。
所以蟲害的管理是非常的簡單的,所以我們把它放在小學的課程裡,我們認為這個工作不能花超過農夫一成的時間。
但是如果是慣農法的農民的話,他們大概一半以上的都在處理蟲害。
剛剛講的是第一階段的課程。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就是中學的課程。中學的課程我們會跟大地之母一起工作,因為我們認為土壤就像是我們的母親一樣。
在這樣的課程裡面我們會學習如何來改良土壤,促進我們的健康。
我們會介紹一個方法,不需要去做很累的堆肥和做綠肥,但是每一年可以提供一甲 地大概十噸的肥料給我們的大地之母。
這樣子的土壤改良要怎麼進行?主要是用微生物來做。就不用用堆肥、也不用種植綠肥,微生物就像我們的堆肥工廠一樣幫我們工作。
我們到原始的森林裡面來採集微生物,因為我們認為最好的微生物會住在最好的土壤裡面,最好的土壤都在森林裡,所以我們去於原始森林採集來供我們使用。
在泰國我們要到原始森林是比較遠的,但在台灣是很幸運的,到後山就有很多的原始森林。
所以我每次帶農民去採集時他們都會抱怨路途遙遠,所以每次都要帶他們先去瀑布玩一下水。
我們也會問農民說你看,森林裡面的樹長這麼大,也沒有人去施肥,那他的肥份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落葉,然後我們的微生物把它分解成為肥料。
我們就是把這些微生物採收回來,能夠很好分解落葉的微生物,一定也能夠很好的分解稻桿來做我們的肥料。
當我們在森林裡面會看到很多這種朽木、枯木,經過一些時間這些很硬的木頭也會軟化、腐朽成土壤。我們就問農民說這些木頭為什麼會分解呢?農民就說被一些細菌啊!黴菌啊分解掉了。那我們就問他說,如果把這些微生物拿來分解稻草是不是會更容易呢?農民就說當然啊!稻草那麼軟。
所以我們也會採集一些朽木裡的微生物,帶回來觀察比較哪一種會比較好。
因為從原始森林裡面採集的土壤微生物的量並不是非常的多,所以你要給他一些食物。我們就是給他米糠和糖蜜。他們也需要水和空氣,所以我們不能封死。他們繁殖也需要空間,所以用竹葉提供給他們空間。這些元素都具備之後,你就會看到微生物開始很快在七天內生長好。
剛剛說的是乾式的培養法,使用上沒有那麼方便,所以我們用乾式的培養法繼續培養出微生物水,一樣經過七天的時間。跟乾式培養法一樣,濕式培養法一樣給他米糠和糖蜜,用水而不是竹葉,七天之後會冒泡,就可以使用。
市面上有賣很多各式各樣的微生物,在泰國最有名的就是日本的EM菌,一公升 九十塊左右,但是用這種方式製作的,每公升不到一塊錢。還有一些牌子的微生物菌更貴,到一公升 伍佰塊,但效果也不是很好。
我有看到台灣有在賣一些微生物菌,都不太便宜。而且市面上買的微生物菌有可能會不適應你的田地。所以我們自己去培養的時候就可以特別去培養適合自己這塊地的微生物菌。
我們培養好的微生物菌水之後,我們也可以利用他來製作堆肥,可以用廚餘,可以用果皮菜屑,也可以用魚的廢料、禽畜糞等等,時間也很短,大約就是七天到一個月左右。
用動物性的材料來製作的液肥濃度比較高,大家如果有素食方面的考量的話,也可以使用海草,裡面的營養也很豐富,或者豆渣豆餅黃豆渣之類的,也是很好的材料。
因為我們做堆肥的時候,他裡面不是只有肥力,還有很多的酵素、賀爾蒙、酵素等等,是化學肥料沒有辦法比較的。
而且這個液肥裡面含有很多微生物,有的可以控制真菌和控制疾病。
在稻田上面,我們使用的方法,就是把稻草留著不要焚燒,用一些小型的機器把稻草的稻桿和頭壓進水裡,不是翻土,後面就用整桶微生物水讓他一直滴一直滴,七天之後就會看到稻草都變成堆肥了。在一公頃 的田裡面大概至少會有十噸的稻草,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很簡單的在七天內得到十噸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水的使用量是大概一公頃 一百公升 ,也就是說一公頃 花費不到一百塊,而且這個不用很費力的去搬運、翻堆等等。我們只是用這樣的方法讓他就地成為堆肥。
用剛剛這樣的方法之後,插秧之後也不需要用肥料就會長得很好,而且會有很多滿江紅和微生物共生,會進行固氮作用,跟綠肥是一樣的作用,每一公頃的地也可以到十噸左右。
大家在左邊看到的是滿江紅,滿江紅老化會變成紅色,綠色的會一直再生。滿江紅有好的微生物可以共生就等於是綠肥。右邊是紅蟲蚯蚓,在好的水稻田裡也會成千上萬的生長,他們的糞便也是很棒的肥料。我們只要施用好的微生物水,就可以得到稻草每公頃十噸的肥料,滿江紅也是十噸左右,蚯蚓也是十噸左右,所以只要花費不到一百塊,就可以得到三十噸的肥料。
所以,這邊的問題就是假設一公頃 地可以有三種加起來三十噸的肥料,那對稻米來說是不是足夠呢?
問題是說,如果這些肥料都要用買的話,我們要花多少錢呢?堆肥十噸、綠肥十噸、蚯蚓糞十噸,這樣總共會花多少錢?
而且假設我們是使用化學肥料的話,要使用到這樣的量的話也是要花費很多很多錢,並且會讓土壤硬化等等,但是用這樣的方法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也會讓土壤越來越健康。
很多的專家懷疑說我們這種方法沒有任何外加的東西,怎麼可能可以改良土壤?如果沒有加任何東西一定沒辦法改良土壤。但實際上我們確實得到了很多蚯蚓,因為健康的土壤就會有很多蚯蚓,如果不健康的土壤是沒有辦法讓蚯蚓大量的繁殖的。這些科學家或者公司不管多厲害,都沒辦法用科技製造出一隻蚯蚓的。
有一位日本的專家到我們泰國的稻田裡研究蚯蚓,他就發現蚯蚓的消化道裡有大約兩百種微生物與他共生,提供很好的微生物菌,蚯蚓才可以有很多好的微生物菌跟他共生協助消化。
同樣的,如果說滿江紅沒有適合的微生物跟他共生的話,他就會變得很紅,然後死掉,這是一個微生物的共生行為。
同樣的,假設這些稻草沒有好的微生物來分解的話,他會爛掉然後產生沼氣,就像我們早上看到的慈濟大愛農場的照片一樣,用手壓下去,他會冒出很多泡泡發出臭味的沼氣。
我們發現,最好的微生物必須要是在地的菌種,而不是從美國日本泰國韓國進口的菌種。
剛剛講的就是中學的課程,這比昆蟲認識稍微難一點,但實際上也不是很困難。我們希望土壤改良的部份,農民不要花超過三成的時間,剩下六成的時間,我們希望大家花在稻米的育種和選種上面。
這是泰國米之神的神像,在過去其實每一個稻農家裡都會有這樣的神像。但現在農民已經不再把米視為母親,而是視為幫他們賺錢的商品。
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做稻米的選種和育種,因為事實上稻米的品種主宰了一切,會影響病蟲害、管理的時間,收成量等等,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選種和育種上。
所以這個課程我們把它安排在農民學校的最高級課程,你一定要把這項課程學會才可以從農民學校畢業,才到農民的研究所,可以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可以自己製作堆肥。
這個是市面上可以買的到,適應化學肥料的品種。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品種開始選種,讓他慢慢適應我們的田地而不使用任何的資材。
當稻米的專家在培育品種的時候,都要要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八代才能培育出新品種,都是用化學肥料栽培,這個過程中只要是不適應化學肥料的品種都會被篩除。
因為做雜交育種的專家本身不會去選說最後要發表的品種,而是由更高層的去決策的,所以如果不適應化學肥料的品種,是被不會被交給農民的。
假設說你們有一些非常古老,在化學肥料與農藥使用之前留下來的品種,他們種起來成效都不會很好,因為他們對這些化學肥料是沒有反應的。但是現在的新品種對於化學肥料都會有很好的反應。
所以最好的是我們能夠使用這些古老的品種來做雜交育種,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這樣有點困難,大概要經過訓練才能夠做,並且時間要花很長,所以我們可以做的辦法就是從市面上有的商業品種來做選種。
這個方法因為專門是為農民發展的,他非常的簡單,只要用雙手就可以做了,用雙手把米撥開,就可以看到裡面的米然後來選種。
為什麼要把稻殼撥開呢?因為我們不只要選適應非化肥的栽培,還要選長得好的,所以要把稻殼撥開才知道他長得怎麼樣。
要怎麼選呢?選擇的標準是依照大家的需求,像是泰國都選擇長米,台灣可能比較會選擇圓米。也要依照品種的特性,像是白米你就要選白的,而不是紅的。紅米就要選紅的。
很多農民他們是要把米賣給輾米廠,所以可以問輾米廠需要什麼樣的米,然後選這樣的米來耕作。
再來我們把自己覺得最好的幾粒米選出來,像是這是泰國的香米,形狀是非常修長優美光滑透明的,像是台灣選大概就會選形狀比較圓的。
剛剛講完的這個是第一個階段,就看的到的米粒來選出比較好的品質。再來就是要把這些糙米的米粒培育成秧苗,來看看他們是不是能夠適應,能不能抗病抗蟲,好繼續挑選。
這些糙米有很多方法可以育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乾淨的砂作為介質,十到十五天之後可以移植到泥土上。
剛剛選出的糙米至少要選出一百顆,育苗之後種植在田裡,必須要用沒有化學肥料、沒有農藥,用微生物菌分解稻桿,用滿江紅、水蚯蚓等等,來看看哪些稻米最能夠適應這樣的栽培方式。可以看到一排一排的都是不同品種,一排有五棵。
把這些米粒種下去,選出最適應這樣栽培方式的,一百棵只選出五株,這些米跟原本的相比,表現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說想要再比這個更好的話,就是把這五株收起來,挑出一百顆,種下去,重複一次這樣的作法。
如果說你覺得還不夠的話,你可以再重複一次這樣的作法,大部分我們覺得做三個回合大概就夠了。
第三個回合就會發現,種下去一百多顆米都會長得很平均,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就表示很成功了,你可以把這些稻榖全部都收起來,當做你要插秧的稻榖。
第一回的話可以觀察到一個狀況,有些對環境的反應很好,有些很差,例如中間只分裂四株,但旁邊的可以分裂出二十幾株,選種的時候就會選二十幾株而不會選四株的,選種就是要選出對環境反應最好的品種。
但是這個方法受到地點的限制非常的多,假設在這塊田地裡選出來的品種,到別的田裡可能就不會長的這麼好。所以選種一定要在自己的田,在當季來做選種。
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假設我們去買一個表現最好產量最高的種子,來跟我們這個比較的話,他一定還是比不過能夠適應我們田地的品種。
這個方法在泰國我們稱作,運用成語叫做削履適足,讓品種適應我們的土壤。而不是讓土壤適合我們的品種。
這也是為什麼慣行農法沒有辦法育種,因為他們忙著用化學肥料處理土壤來適合品種。
完整的諺語是說:有智慧的人是削履適足,愚蠢的人是削足適履。聰明的農民會改變品種,愚蠢的農民則會不斷的去用化學肥料。
假設選種沒辦法適合你的需求,你需要有更好的米的話,你可以用雜交育種的方式,但那至少要花八期稻作的時間來培育新的品種。
在雜交育種上面,一旦做雜交之後,會產生非常非常多的變異,你會看到像是圖片上面一樣,會高高低低的差異非常大。所以如果你不是要尋找新品種,不需要去做雜交育種。因為那會產生很多變異,是為了供你尋找更好的品種的。
但是如果經過很好的訓練,大家可以做出一個全新的品種,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只有自己可以培育出來的。像是這個就是米之神基金會培育出來的,一棵米上面有紅白兩種顏色,像是這樣自己培育出來的米,拿來送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用這個育種雜交的方法,我們改良了一個泰國老品種的米,這個古老的品種長得很高,但是產量很低,但香味很好。當我們用雜交育種的方式改良品種,就得到了產量不錯,但依然維持香味與品質的品種。
這個品種的米後來變成米之神基金會所在的省份,被他選做官方代表的省米。
這個米我們大概十年之前就開始做育種的工作,這是經由農民、輾米廠、消費者一起選出來的,認為這是品質最好的。
我相信在台灣一定還有一些保留地方特色的古老品種,可能是香味可能是藥效,這些品種經由育種的方法可以讓他的產量和品質提昇。
像現在在米之神基金會有超過兩百多種品種,可以供由農民選擇種植。這種事情很花時間,培育一個新品種可能要花十年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建議大家要花六成以上的時間在這裡。
在八年前我有很好的機會能夠為泰國公主(註)解說稻米的栽種技術,請她為我們選出一顆米。不是我親自教的,是我的學生,我站在後面那時比較年輕。選的不好我們會告訴她,讓她選出一顆好米,然後這顆米會以公主的名字來命名。
我們都是佛教徒,我們這些方法都是遵循佛教的教義,首先就是不殺生,所以我們遵循大自然的方式。第二就是要避免貪欲,要以佛教慈悲為懷,希望可以解救眾生脫離苦難和災難這樣的心情。第三希望大家在學習任何農法的時候,要去注意他背後的技術的精神來源,假設他是一個貪心的公司,我們要去注意技術背後的精神。
現在大家可以提出問題,等一下我們可以先休息一下。
學員一提問:
假設我們到原始森林裡去採集土壤的話,要採多少的量?第二個問題是當我們選好種,是要單株插秧還是很多株一起插秧?
Daycha:
一般我們採集土壤我們都是採集不會超過一公斤 ,五、六百克 左右就夠了,重點是要採集很多地方,一次出去通常會採集三四十個的點;量反而不是很重要,因為好的我們之後就可以一直繁殖,所以量反而不用太多。
第二個問題的話,我們都是用單株手插的方式,把我們選出來的米做插秧,因為單株才可以觀察到最好的分裂株產量,這樣選擇的時候才可以選擇最好的產量,就算之後是用機器插秧,雖然可能不會那麼好,但是依然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產量。
學員二提問:
雜交為什麼要經過八代?是不是一定要用古老的品種呢?
Daycha回答:
第一個問題呢,為什麼要經過八代呢?這是一個自然的狀況,因為當兩個不同的品種雜交會有很多變異,差不多要經過八代品種才會慢慢穩定下來。
我們不一定要用古老的品種才能育種,那是因為他們之前想要古老品種的一些特熱像是療效啊!香味啊!但這是很開放的,你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品種來育種,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品種來適應我們的田地。
這個例子,我以泰國的辣椒來舉例,辣椒原產於墨西哥,但是到了泰國之後我們發展出屬於我們的品種,最後變成一定有辣味的泰國菜。
學員三提問:
剛剛的說明都是使用在稻米上的,我想知道這樣的方法可以操作在果園、菜園等等上面嗎?
Daycha回答:
我們這邊談到的自然的原則都是一樣的,假設大家想要利用這樣的方法用到蔬菜、水果、畜牧上面都是可以的,自然原則都是共通的。但是實際上的操作就需要大家去做實驗,說不定可以發展的比米之神基金會還要更好。因為我們花了二十四年專注在稻米上都還覺得不夠,實在是沒有氣力去發展其他的作物。
因為所有的生命在地球上面都是由同樣的DNA支配的,最原始的就是微生物,微生物去改變了原始的環境讓她變得適合生命生存,微生物是所有生命的根源,所以這些原則都是可以互相運用的。
學員四提問:
米之神基金會有沒有把品種拿去申請專利。
Daycha回答:
我們沒有特別去申請,但是我們會避免別人拿去申請專利,因為我們會不斷的培育新的品種然後拿去分享給農民,希望可以一直被分享出去。如果把品種拿去申請獨佔的專利,那是出於貪欲,而不是出於慈悲。
這跟我為什麼會來到慈濟也是一樣的原因,在泰國水災的時候,我們也得到慈濟很多的協助,所以我認為我們只要有一點點東西就應該回報。
學員五:
我們翻耕的時候,要在多久前加入微生物菌?如果只有犛一次田,前期稻作的稻頭會繼續長起來。
Daycha回答:
在泰國的話,我們的方法,是沒有翻耕的,是直接淹水加微生物菌,七天之後就會整個被分解掉,因為我們在找最簡單最省力的方式,這樣比翻土省力多了。
可能會因為溫度的關係會有拉長,七到十天,通常在泰國通常七天就夠了,之前在台灣也有實驗,大概也是七天就可以。
學員五:
通常二期稻收完到隔年時間很長,通常秧苗會長的很長,如果沒有壓下去是不是就很難分解?
Daycha回答:
在泰國有一些地方一年只有種一期,完全沒有水供應,就是看天田。這種就可能需要翻土,就是收割之後噴微生物菌,翻土,等到下雨之後又再翻土、噴微生物菌,這樣就可以在水不穩定的地方也達到同樣的效果。
我們先休息,等一下再練習選種。
註:現場的即席翻譯是翻譯為「皇妃」,但後來經過在泰國KKF基金會工作的朋友指正,這個故事的主角應該為現任九世皇的二公主,是目前皇室第二代中比較有民望的,很有可能會繼任成為泰國史上第一個女王。
註:現場的即席翻譯是翻譯為「皇妃」,但後來經過在泰國KKF基金會工作的朋友指正,這個故事的主角應該為現任九世皇的二公主,是目前皇室第二代中比較有民望的,很有可能會繼任成為泰國史上第一個女王。
對多數遠離土地的台灣人,這文章“精簡“而且精采。謝謝小跳整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