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15世界公視大展精選,偏見突擊隊

  2015世界公視大展精選,Day3晚上,最終場。
  偏見突擊隊,作為今年度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的壓軸場次,偏見突擊隊的兩部影片,無疑是整場影展力道最強的收尾;兩部影片,荷蘭VPRO的「救救黑彼得」與芬蘭YLE的「超完美監獄」,從傳統活動到我們認為最沒有人權的監獄,挑戰我們既有的偏見與觀點。
  但相對來說,嚴肅的議題往往也最不討喜,這一晚,世界公視大展迎接開場以來人數最少的最終場。




  「救救黑彼得」,同樣是一部需要一點點背景知識提示才比較看得懂的片,在荷蘭的傳統文化中,黑彼得是聖誕老公公的僕人,扮演黑彼得發送禮物成為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但有些人覺得這有種族歧視的問題,因此發起了抗議活動。


  整部影片最大的亮點,我覺得是把這個文化活動拿到一個沒有這種傳統的地方去測試,製片跑到英國倫敦去扮演黑彼得發送糖果,結果不管遇到誰都強烈的質疑他們,認為這樣的裝扮讓人非常不舒服,當他們分享黑彼得故事的繪本時,民眾甚至直接指出,繪本中「載滿製作禮物中的黑彼得」的船,根本就是奴隸船。這個傳統文化,其實起源於奴隸販賣的歷史?
  另外一個有趣的橋段,是他們設計讓三個服裝穿著一模一樣,只有膚色不一樣的人去在公園偷車,結果,沒有人懷疑白人男性在偷車,都解釋為鑰匙掉了,爸爸在幫小孩鋸鎖,甚至路過的巡警還幫忙用油壓剪剪掉鎖鏈。但是當膚色換成黑色,路過的人就一直拿起手機拍照蒐證、主動報警、不斷的過去質疑對方的行為。
  對膚色的偏見,赤裸裸的存在。
  在台灣,歧視到底存不存在?映後座談的時候觀眾分享了家中對外勞的偏見,歧視在台灣其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語言的歧視、國族的歧視(歐美勞工地位和東南亞勞工地位完全不同)、職業的歧視......
  在無解的問答與分享之後,我們往下一步影片推進。



  壓軸放映的影片是「超完美監獄」,讓美國、挪威兩種完全不同信念的監獄風格互相激盪。


  攝影機跟隨著從美國最嚴密的監獄退休下來的典獄長,一路參觀挪威各式各樣的監獄;挪威的監獄和我們對於監獄的想像非常不一樣,不僅舒適人性化,甚至幾乎比我們某些飯店還要高級;監獄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人真的會因為受到懲罰而改過自新(美國觀點),或者會因為被善意的對待而改變(北歐觀點),進入監獄是「被懲處」或是「學習改變」?
  這不僅僅挑戰了我們對監獄的觀點,更確切的說,他其實挑戰了我們對於「人」的觀點,犯錯需要被懲罰?還是被更加的善待?什麼樣才是促成人們改變的關鍵?
  映後座談的時候,有一個在花蓮監獄工作的工作人員發言,他提出了一個觀點非常有意思,他告訴我們,從前上課的時候他的老師曾經說過:監獄是體現一個社會所認為「最低生活標準」的地方。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歐國家的「最低生活標準」,與我們、美國這些地方的「最低生活標準」,顯然非常非常的不一樣啊!
  這部影片相當有韻味,可以帶來許多值得討論的東西。不過影片太短,走馬看花的看過一間又一間的監獄,沒有深入監獄的生活之中去拍攝,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