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人助天助的日本夏之旅Day4─滑床溪谷溯溪行

 

  鬧鐘響起,我在宇和島市Uwaji Terminal Hotel甦醒,時間是早上七點。
  早晨多雲,天氣看起來還不錯,窗外的宇和島駅前廣場沒人沒車,不知道是小鎮商業活動不多人們不太需要通勤上班還是時間真的太早?



  昨天入住的時候櫃檯有詢問是否需要早餐,有鑑於今天要早起出門遠赴滑床溪谷溯溪,實在是耽擱不得,於是預定了一份今天的飯店早餐。早餐有日式和西式兩種選擇,來到日本之後整天亂逛亂吃,倒也好奇日式早餐是什麼模樣,就乾脆的都選了日式。
  Uwaji Terminal Hotel的日式早餐一人是700日幣,餐廳在飯店二樓,我們挑選了窗邊的位置坐下,窗外就是對面的宇和島駅。早上七點半,餐廳裡面只有三三兩兩的住客在用餐,把餐卷交給櫃檯之後,十分鐘左右餐點就送上來了。


  非常......讓人不知所措的早餐啊!
  整份餐點中最突出的就是一隻燒烤的全魚,其他諸如白飯、味噌湯、醃製小點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但是一顆生蛋?


  ......真是徹徹底底的文化差異......
  撇開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的生蛋不說,其他餐點用起來大致上都算可口滿足,主要還是文化差異,並不是很習慣在早上吃魚和醃製小點,總體而言,是能夠飽足的一餐。
  吃飽喝足,收拾完該帶的裝備,出門前把房間鑰匙寄放在櫃檯,發動沉眠一晚的PCX125,我們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從宇和島市前往滑床溪谷大約有34公里,用Google地圖導航推算,要花上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有鑑於人生地不熟,山區可能沒有LTE訊號,加上自知自家事,一路亂玩亂停是躲不掉的慣性;於是雖然溯溪活動十點半才報到,但我們還是早早就出發了。
  出飯店之後右轉上路,通往滑床溪谷的國道320線就在飯店門口,省去可能在市區打圈圈團團轉的可能,實在是再方便不過了;這條路一開始就是上坡加隧道,穿過隧道立刻進入山區。

  令人驚奇的是,這裡的隧道入口都有一些石刻的繪畫,雖然對駕駛來說都只是一瞬間閃過的風景,卻也替旅途平添了許多趣味。


  穿過隧道沒多久,一個巨大的水壩在我們左側出現。時間尚早,我們幾乎是在「哇!」的驚嘆瞬間,就決定停車下來觀看。


  並非良辰美景令人心醉,而是這一幕畫面,勾起了我們對蟲師作者在「水域」這部作品裡勾勒的記憶。
  一個被水庫淹沒的,山谷之中的城鎮;在台灣旅行的時候很難想像那個畫面,畢竟我們生活的區域離水庫甚遠,也不太有看到水庫下方就有城鎮的場景。在台灣見過最逼近水域故事場景的畫面,大約是石門水庫上游北橫公路上的榮華大壩,高達八十二公尺的壩體,橫斷山谷,將其上游淹沒成湖。
  從旁邊的告示牌來看,這裡是須賀川,水壩橫斷了山谷,築起高高的水庫;


水庫下方不遠處,就是人們群聚的村落。在有水壩之前,想來沿著河流兩側都是有居民的吧!這裡的遷移可曾有過抗爭?往昔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現在深深沉沒在水底深處的家園?


  是怎麼樣的文化,才不會逢水必忌,到處都貼上「水深危險、禁止戲水」這樣的標記?
  拍了幾張照片之後,總算是回過神記起我們還要趕路。催動油門,回到國道320,復往山中行。



  行行復行行,才走出不遠,路旁就出現了第一個滑床溪谷31KM的標示,看到這個標示的瞬間我整個忐忑的心情才安定下來。一來這意味著我們沒有走錯路,二則表示,滑床溪谷其實是個很大的景點,沿路應該都會有詳盡的標示,不會太難找。


  31KM也同時意味著,以我習慣的山區移動車速,大約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抵達目的地。以我們出發的時間來說,完全是綽綽有餘,足以讓我們沿路緩慢的遛達。
  沿山而行,片刻之後山路去盡,我們闖進了圍繞在山稜之間的山谷平原裡,放眼望去儘是黃橙橙的稻田,看樣子是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割了。天寬地闊的景色讓我們心情大好,於是放緩了車速,慢悠悠的在這田野景致裡晃盪。


  晃著晃著,一個眼熟的路標映入眼底,我幾乎沒有猶豫的就把車頭轉向,騎入這個原本預定要坐車前來的迷你小站:松丸駅。

畫面右側就是松丸駅的小月台

  松丸駅,一個僅有一月台的小站,小到我們只看到路標,根本沒有發現那個鐵路旁邊的月台就是車站本身;想當然爾的,我們直接就從站前咻的騎過去了,完全沒有停留。
  松丸駅所在的松野町是一個迷你的小村落,主要的街道就一條,


我們在這裡找到了一間郵便局,眼看時間還頗充裕的,就停下來打算買明信片和郵票。

松野郵便局其實是在道路的右側,因為在對向車道,照片是繞回來時拍的。

一走進郵便局,映入眼底的景色當場讓我們傻住了:越過櫃檯,櫃檯後方的牆邊擺放著一批紙製鎧甲道具......這,這該不會是郵差出門送信的時候穿的吧?!公務機關這麼動漫真的好嗎?!


  驚奇的還不只這些,郵便局內販售一些愛媛限定款式的明信片,赫然都是一些可愛的造型明信片,橘子、毛巾、郵筒、山城、道後溫泉......


看了海報才知道這是全國郵便局都有的都道府縣特色明信片,而且已經是第七代了QQ


  想想台灣郵局一千零一種的梅花郵票空白明信片(眼神死)......(註)
  我們的荷包就在這個小小的松野郵便局大大失血,導致從此之後看到郵便局都讓我們生出敬畏之心,不敢隨便跨入大門。



  經過松野郵便局的特色明信片敗家之旅之後,我們繼續上路;街道盡頭就接回國道,之前在網路上遍尋不著松野町的住宿點,這邊路上倒是看到了一家末廣旅館的招牌。


推測大約是鄉下小地方,網路資訊不發達,這些地方住宿點不容易在網路上被找到的緣故(當然更有可能是網路上只有日文資訊,不懂日文的人無法搜尋到)。
  出了小鎮,為了拍照一下子小小的迷失了方向,還好路口都有詳細的路標,很快的就找到前往滑床溪谷的路了。

衝過頭覺得路標怪怪的,回頭就看到指標
  距離目的地,剩下18公里


  車行在田野之間,剩下16公里的時候路旁再度出現前往滑床溪谷的大型路標,伴隨著黃橙橙的稻田,讓人捨不得加快腳步;


續行不遠,才漸漸告別平原,蜿蜒入山。


  跟隨指標轉彎進入國道8號之後,就是蜿蜒的山路了,


原本寬闊的田園景象,變成層次分明的梯田;


這裡的森林似乎都有在開採經營,偶爾會看見整片山坡乾淨整齊的被皆伐一個區塊出來。


  穿過目黑隧道,


出口迎來了明顯告訴我們有猴子出沒的告示牌,我們一點一點的深入山區了。


  上午十點,我們抵達了到滑床溪谷前最後一間商店;為什麼根本沒有來過這裡的我們會知道這種事呢?無他,只因這家店的廣告招牌就是這樣寫的!


  面對這個太有說服力商店招牌,我們欣然停下,卻愕然發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非假日的緣故,這家商店大門深鎖,只有門口的販賣機正常運作。
  一旁的稻田也出現一種我沒見過的裝置:電氣柵;以這高度來說,搭配前面看到的猴子告示牌,怎麼看都是拿來阻絕大型野生動物的。


  說到破壞田的高手,除了猴子,說不定這邊還有鹿?
  閉門休息的小商店門口有著可愛的啤酒罐風車,


風一吹就輕盈的轉著圈。


喝完飲料,休息足夠的我們,告別這間無緣的小店,往已然不遠的目的地騎去。


  片刻之後,路幅再度縮小,夾道的針葉林觸手可及,


享受這個彷彿台灣中高海爬公路的景色不久之後,在網路上搜尋到的黃色背心人形招牌,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滑床溪谷溯溪基地,終於出現在眼前。





  騎車靠近速度一慢下來,工作人員立刻趨近,詢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來的朋友?引導我們把機車停到一旁民宿的庭院裡之後,我們立刻加入現場忙著換裝的人群之中。


  剛好今天有另外兩個台灣來在四國松山交換學生的台灣人也來參加溯溪,就充當我們的臨時翻譯,告訴我們要準備什麼東西。匆匆簽署完保險資料,跟著教練領取裝備、更換衣物;男生的更衣間在外側,



脫鞋進入,裡面都有籃子可以放衣物物品和鞋子;


女生更衣間在房子裡,比較隱密。
  貴重物品都有提供小型的密碼鎖置物櫃,櫃子上已經貼心的貼好了名牌,註明參與的團隊梯次和時間。


  這裡的溯溪防寒衣是兩件式的,一件露肩連身加上一件防寒外套,和在花蓮習慣使用的一件連身式防寒衣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天氣炎熱,配給我們的裝備都比較寬鬆一點,好穿是很好穿,但保暖性相對就差了些。


  穿起防寒衣之後,在架上挑選適合的溯溪鞋換上;這邊的溯溪鞋特別加強了前端,讓腳趾頭的部份都有一圈硬殼保護著;鞋子大姆指和食指之間有個軟隔板,穿進去的時候要選一下位置,這設計讓鞋子穿起來比較好走,但相對的,對不同腳型的適應能力可能就會比較差。


  防寒衣、溯溪鞋、麻布手套、接著教練協助我們穿上附有一片塑膠版在臀部的吊帶,加上救生衣和安全帽之後,就算著裝完成了。


  比較特別的是,這裡的安全帽都貼了一片布膠帶,教練要求我們把自已的暱稱寫在膠帶上,方便帶隊教練辨識喊名;這一點比在台灣帶隊的時候只能隨口發明稱呼高竿多了,也許改天可以借點子一用。


  救生衣也是我比較的重點項目,這裡的救生衣是前後兩片,鬆緊帶的設計在兩側腰間,不太好調整,需要其他人的協助比較容易固定緊。


除了兩側之外,肩帶也是可調的,沒有胯下帶的設計,和在台灣慣見的前開衣襟式的救生衣很不一樣。浮力的部份還沒下水,光看外觀無從推想。


  安全帽除了Size大小之外還有兩種不同設計的區分,其中一款的設計則比較趨近機車的半全罩式安全帽,只是多了洩水孔;這種安全帽的好處是包覆面積大,包含後腦杓和兩側耳朵都包覆在裡面,缺點則是會比較悶;另外一款的安全帽就比較接近台灣溯溪在用的帽子,半罩安全帽,有很厚的海綿襯墊當緩衝,扣帶比較長,需要調整才能戴的比較穩。


  換好了裝備,教練開車過來,載著我們往山裡面出發了。





  事後看了松野町拿到的DM才知道,滑床溪谷本身就是一個遊賞踏青的山徑(註1);在溯溪基地穿好裝備之後,我們搭了一小段車,移動到了溯溪起點,一個看起來像是旅遊資訊中心前方的廣場集合。


  教練先自我介紹,邀請我們各自自我介紹之後,卸下救生衣與安全帽,領著我們做了一點簡單的伸展暖身動作。聚集在這邊的隊伍有兩團,除了我們這一團全天溯溪行程之外,另外一團則是半天溯溪的旅程(在松山的台灣交換學生在這一團),此時無分彼此,大家一起做暖身。


  帶完暖身,半天團先行出發,攝影的助教在入口的石碑前幫大家一組一組的拍照,


剩下來的人則由教練一個一個幫忙檢查裝備,調整好救生衣的鬆緊帶,確認救生衣緊貼身體不會脫落。


  入口在刻有「萬年橋」字樣的大石旁,




拍完照之後,沿著石頭旁的階梯慢慢的走到橋下,今天的溯溪之旅終於要開始了。








  所有的溯溪都要先從適應水溫開始,橋下的水不深,教練挑選的路線讓大家可以在往前移動的過程中慢慢適應水深;



穿過橋底下,開始有些地方的水深能夠及腰,大家也漸漸的適應水溫了。




  爬上第一顆大石頭的時候,教練停下來開始解說,雖然完全聽不懂,但這個教練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光看他的動作和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在解說接下來要進行的遊戲方式,他要我們大家趴在岩石上,他會把我們翻落水裡。


  解說完畢之後大家一個一個排隊上去給教練翻下水,拿著相機的我有心全程記錄這趟溯溪之旅,刻意落到隊伍最後面,讓其他人先玩。


  等嘎嘎也被滾下水了,我才收起相機,上前去趴在石頭上;教練調整了一下我的位置,才用剛好的力道把我側翻,撲通一聲摔入水中。
  全身浸入冰涼的溪水裡,浮出水面,




這個小水潭深度蠻夠的,漂起來的時候踩不到底;順著水道往前游出去,



漂浮在水上轉身望向來時路,入口的橋映入眼底,沁心的溪水,滿眼的綠意,一時間還真不想起身。




  但跳下水的教練已經游過潭水,從另外一側攀上岩壁,招呼我們大家跟上;




還沉浸在溪水裡面享受這放鬆片刻的大家戀戀不捨的起身,一個跟著一個的爬上岩石。



這段路不難走,沿路還有預先架設好的拉繩,緣繩而上之後就接上沿溪而行的森林步道。
  沿著步道走一小段路之後,我們再次下切溪谷,穿過大腿深的溪水,越溪走到對岸的林間步道去,下切、上攀,這溪谷的石頭非常好走,毫不費力的就能夠走到對岸。



  沿溪而行,教練在一個平台上停了下來,伸手解開繫在一旁樹上繩子,解下了一根綁好的木棍。



  我聽到身旁許多團員倒抽一口氣的聲音。
  不用懷疑,就是要盪出去!
  首先由教練示範一次,拉緊握把,往後傾斜身體,把繩子繃緊之後盪出去,示範教練還在擺姿勢的時候,後方的同伴冷不防的就抬起腳來,一腳踢在他屁股上把他踹飛,教練順勢盪出,在擺盪到最遠端的時候放手飛出,痛快的落入水中。



  團員們被這個場景給逗笑了,緊張的氣氛紓緩了一些。
  看大家的表情紓緩了,教練才開始詳細的解說;



雖然聽不懂,但觀察環境和教練的肢體表情可以判斷出來,這個盪鞦韆有點危險性,如果還沒盪出去就放手,或者盪出去不敢放手又盪回來,掉落點太靠近岸邊的話,會有撞擊岩石的風險。



  教練請大家自行判斷,不敢嘗試的人就走旁邊的岩石滑下水,不需要用盪的,想玩的人才排隊輪流盪。



  隊伍中有幾個人當下就選擇直接放棄,走一旁的岩石下到水裡,剩下的人一個一個順利的盪到空中放手跳入水裡。



  大夥兒都乖乖的跳完了,事後的事後,我才從官方網站得知,就算只是單純的盪鞦韆跳水,還是有高手可以玩很超過的!(註2
  落入水中到浮出水面漂起來只有一瞬間的時間,抬頭從水中望去,其實跳下來的位置並不高,只是加上了拉繩擺盪,滯空時間增加,感覺上就刺激許多。



  跳過水,漂在水裡,抬頭仰望就可以看見三筋の滝;



在這邊玩過溯溪隊伍都會玩的手拉手圍圈圈踢水之後,



我們溼淋淋的爬上岸,跟隨著教練踏上步道,繼續往上游走去。




  離開三筋の滝,步道沿溪而行,



走在溫帶針葉林之中;教練會不時解說一下周圍的環境(雖然都聽不懂),很快的,我們走到了一個裂開的巨大岩石對面,岩石上繫了巨大的繩索,看起來似乎是很神聖的地方(回程查資料知道這裡是「鳥居岩」)。




教練沒有多做解釋,領著我們我們從這邊再度切下溪谷,沿溪上行。



  這裡的地形相當有趣,岩石是一整片連續不間斷的,河流穿行其中,侵蝕出深溝,卻沒有造成大量的破碎,和在台灣東部常見的破碎地質有很大的差異。就算有大石頭,也都是非常圓潤,被流水打磨的圓滾滾的石頭;在台灣山裡溪邊待久了,見慣了破碎的岩石和沖積的河床,見到這種幾乎都是同一片岩石的地質實在非常新奇。我們小聲的討論著,還一度推想這不知道會不會是火山熔岩造成的地形?(後來回來台灣查資料,請懂日文的朋友翻譯,才知道這一帶地質是花崗岩。)



  沿溪而行,逆上湍流、



鑽過岩縫、

游過深潭,



我們在山林照拂的溪流之中緩慢上行,



最後穿過一個比較湍急的水道,




爬上「河鹿滝」旁邊的岩石。





  教練在這裡停下來解說,大致上說明了兩條不同的越溪路線:比較簡單的路線是跳水之後取道右側岩石,攀爬上行。挑戰版的路線則是跳水之後,游過去左側,從瀑布攀爬上岸。


  幾個男生都選擇了左側路線,為了安全起見,教練要求我們在前一個人完攀之後才能跳下水,維持水域淨空,畢竟攀爬小瀑布有掉落的風險,如果後方水裡還有人,掉落下來就會有撞到人的危險。
  依照慣例,我落在隊伍的最後面觀察和拍照,等其他夥伴都完攀了,我才跳下水。最後一個的好處是,前人的失敗經驗都可以當做參考範例,在我之前有三個攀爬瀑布的人,其中一個爬到一半摔下來兩次之後放棄了,剩下兩個人選了比較水流比較少的路線,順利的爬完。



  我跳入水中,第一個難關是要靠近瀑布,因為瀑布水流的緣故,如果游泳的速度不夠,就會被水流衝開;我在跳水的時候取了一點巧,往前多跳了一些,落水之後順著勢子繼續往前游,順利的就抵達小瀑布下方。
  抵達之後才是第二道難關的開始,這道水瀑攀爬點不少,有很多支撐點可以選擇,照理說不難爬,但持續落下的水花成了最大的障礙,不斷的干擾視線,讓選擇支撐點這件事情變得困難許多。

  找到支撐點,抓住之後開始上攀,一離開水面,直擊身體的瀑布水流立刻成了重大的威脅,這時我終於搞懂為什麼前面順利攀登的兩個夥伴,都選擇水流比較小的瀑布左側路線了!遠看不怎麼樣的瀑布水流,在實際上攀的時候衝擊的力道遠比預期來得大上許多,怪不得第一個攀爬者會從這裡摔落兩次。
  攀爬過半,水花越來越大,支撐點的選擇也轉趨困難,已經無法依靠目測確認,都只能把手伸進瀑布水流裡面憑觸感來確認,腳的細小踏點在水流的衝擊之下也變得難以站穩,我失足往下滑落了兩次,幸好手抓的穩,都能夠重新找到踏點平衡回來。
  花了一點時間,終於順利的爬上瀑布,也許是過程幾度驚險,上岸的時候所有的夥伴都一起掌聲喝采,慶祝我順利通過這道瀑布。
  站在頂端回頭望去,這才發現這個水瀑遠比剛剛在對面看的時候要來得陡峭,



選擇從水流最大的地方上攀,嗯,好吧,除了刺激好玩之外,就是有一種:嗯,身為台灣的溯溪教練,當然要挑戰困難路線啊!


  水道,山徑,與台灣的亞熱帶林有所不同,溫帶地區的四國,林相是高聳直立的針葉林,在台灣要爬上海拔兩千多公尺才能夠見到的針葉林相,是這兒的森林常態。



離水上岸,漫步在林中,這場景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根本像是夢境一場。




  徒步抵達出合滑,距離出發點的萬年橋才400公尺,時間差不多過了一個小時,以玩水溯溪來說算是剛剛好的速度。



  出合滑,滑床溪谷著名的「滑床」地點之一,教練俐落的帶著我們穿過溪流踏上岩石,




這裡的岩石依然是整片連綿在一起的大塊岩床,我幾乎要懷疑起這裡的整座山可能都是同一顆石頭了。
  一到定點,教練俐落的跳過水道到對岸去,



解說之後立刻迅速的小跑步,在大家的驚呼聲之中飛撲入水,順著水流一路下衝,一眨眼就滑到水道下方去了。

  飛撲入水、



正坐滑行、



仰躺下水,教練示範了三種在這條水道玩滑水的方式,



接著開放大家輪流下水;



有人順利有人則是一跳下去就被卡在石頭上,




卡了兩個人之後輪到嘎嘎,教練特別跑上來,比手畫腳的詳細解說了一次,透過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入水的位置要比大家卡住的點再更前面一點,等於跳入水中的時候就要直接進入水道,大部分的人都因為本能的害怕跳得太前面了,以致於卡在石頭上,得自己匍匐前進進入水道之中。



  嘎嘎順利入水,我收起相機,跟著大夥兒一起撲入沁涼的急流水道之中。



  這裡的水道很有意思,水流穿行在岩石凹槽處,從表面上看起來,整條水道幾乎都是光滑面,沒有裂解的斷面,實際上沖下水道的時候感覺也是如此,在花蓮的溯溪路線中也有滑水道,但基本上很難出現這麼長距離的連續水道都是完整石頭沒有斷面的,有的話也是坐落在難以抵達的深山裡,不像出合滑這裡這麼平易近人。
  第一個水道體驗結束,接著是往上些許,


很快就抵達了不遠處上游的第二水道,這個滑水道是兩段式的,第一段的溝槽水道結束之後,水流會轉個方向,需要自己花點力氣,從坐著轉向變成趴著往下游滑下去,到了終點會有教練負責攔住讓你停下來,



避免衝過頭被水沖到下面的水道去。



  實際體驗,這個水道很奇妙,中間轉折點的地方因為地形的緣故,形成了一個水漩渦,衝出溝槽水道就會在漩渦裡打轉,沒有嘗試之前還在想不知道可不可以依靠身體能力控制方向,結果沒辦法,看起來不大的水流打轉起來卻意外強勁,雖然閉著氣了還是結結實實轉了半圈嗆了點水,才順利起身,翻個面趴著衝入下一段水道。




  出合滑的兩段水道結束,隊伍繼續沿溪上行。在台灣看慣滿地石頭的溪流的我,對這種整條溪谷都是同一塊石頭的奇特地形完全看到入迷,沿路拍照拍個不停,走走停停的,不斷的掉到隊伍拍照再小跑步追上隊伍。



  踏過淺淺水流的小徑,



巨大圓潤的石頭橫亙在河床上,教練找了處岩石縫隙,領著大夥兒攀爬上去,不得不說這條溪流圓滾滾的石頭造型真的很討喜,雖然不好攀爬,但怎麼看都順眼。



  爬上大石,接著立刻滑下石頭踏入水中,教練會很細心的在大石頭下方伸手擋著我們的身體,緩住我們落下的衝勢;



這裡是一個水流形成的小瀑布,我們在這裡逐一進到水幕之中讓教練幫我們拍照,



等到拍完之後,



教練一個轉身,踏上石頭之間狹小的細縫裡,



跟我們簡單解說之後就領著往回滑了出去。
  欸?這麼狹小的石縫都能夠當滑水道用?在台灣的溪流這種石縫通常都有卡住或者撞擊水底下石頭的風險,往往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想不到地質條件一轉換,能夠體驗的溪流地形落差有這麼大。



  我跟著夥伴們一個一個踏入水道之中,被水流推著滑下岩石,




在石頭下方轉了個彎之後落入水潭裡,教練站在旁邊協助我們轉換方向,




繼續順著光滑的岩面往下滑到下個水潭中,反覆的起身、落水、遊過水潭,剛剛緩慢上行的路程,在此刻全部轉成輕鬆愉快的滑行降落。



  就連方才以為沒辦法通行的大岩石下方,




也可以順利的滑到深潭裡,




不得不說這裡的先天地質條件真的太神奇了!



  離開深潭,



起身步行,我們往回走到了出合滑上方的大片淺水區,



剛剛我們輕鬆踏過的淺水潭,在下坡的此刻全部轉變成可以俯衝滑行的滑水道,



大夥兒就在水流的幫助下,時而加速,




時而動用手腳越過水流力道不強的區域,一路滑行,



回到了出合滑水道區。
  等待大家都到齊之後,時間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了,目的地已經有幾個帶著午餐來支援的工作人員在等待了,教練宣布我們可以脫下裝備休息,享用午餐和好好休息。






  在花蓮的全日溯溪活動,大部分的溯溪公司慣例都是供應熱食,從簡單的泡麵到豪華的火鍋都有,中餐的飲食狀況視不同公司不同風格而定,但幾乎都是熱食。
  但滑床溪谷全日溯溪供應的午餐,是很簡單的漢堡、甜甜圈,以及自由取用的各式飲料:運動飲料、汽水、茶飲;




吃慣了台灣溯溪活動豪華熱食午餐的我有些適應不良,坦白說食物的量實在太少,這應該是台日兩國文化和飲食習慣的差異,這樣的份量對大家來說似乎都顯得剛剛好。
  有基地的好處也在這時突顯出來,花蓮的全日溯溪需要教練把所有的裝備包含午餐食材都背在身上,沿溪上行到定點之後方便煮食,教練除了要帶領客人之外還有背負大量裝備的負擔;這裡的溯溪午餐則是由基地的人支援物資,等時間到了再走步道把食物送上來,教練只要專心的帶好客人就好。
  只能說,同業不同命啊!



  午休時間大約半個小時左右,食物不多,簡單的吃過之後,剩下的大把時間大夥兒各自找了地方,把自己攤在陽光底下晒暖。

  談天說笑,拍照發懶,



時間就這樣飛快的過去,



下午一點,教練請我們大家穿上裝備,準備繼續下午的溯溪行程。



  裝備穿好,沿溪上行,經過早上的行程加上中午的休息,大夥兒都顯得有些慵懶,



這一段的溪谷都是平坦的大石頭,走一小段路就遇到另外一組正在休息的隊伍,



打過招呼之後繼續往上走,切過溪谷,重新回到山徑。


  拾級而上,走在夢境一般的蔭涼森林之中,



這一段的河床大石頭多了許多,山徑的高低差大了些,



大夥兒走起來速度下降不少;



偶爾教練會停下來等待讓大家休息一會兒,但多數時間還是緩慢而持續的走著。





  離開出合滑溪谷,踏上山徑不久之後,我們通過了岳見岩,教練停下來的解說聽不懂,非常可惜。



繼續沿著山徑高繞過高低差太大的溪谷地形之後,距離出發時間十分鐘左右,我們再度下切回到溪流裡。



  寬闊寧靜的溪谷,潺潺水流,



我們選了裸露在右側的大片岩石上行,



走到岩石上方時,



教練在一處混濁的積水區停了下來,



伸手探入池底摸索了一會兒。正在我們一頭霧水的時候,教練笑了起來,伸手從水裡抓出了一隻可愛的蠑螈!



  眾人驚呼,教練仔細解說了一下(Orz聽不懂),有些躍躍欲試的夥伴也伸手下去看不見的水底淘摸,教練把蠑螈遞給大家傳看,肚子火紅色的蠑螈非常可愛,被抓在手上也不太掙扎;



一直到回台灣上網搜尋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廣泛分布在日本的四國、九州這一帶的赤腹蠑螈(註3)。

  我也自己下去試抓了一會兒,根本抓不到QQ,倒是另外一個夥伴很順利的就抓到兩隻,人人輪流傳看,也滿足了我可以抓在手上拍照的願望。
  娛樂過眾人一輪的赤腹蠑螈被放回棲地之後,教練請我們停留在原地等待,接著他獨自上行,



走到上方岩石之後,站立著往斜坡下滑落,在驚呼聲中帥氣的滑入水中,飛快的從湍急的水道裡滑行下到我們旁邊的水潭之中。
  起身爬回岸上之後,教練詳細的跟我們解說等一下要進行體驗方式,首先要拉著繩子攀爬到岩石上方,之後教練會一個一個協助大家往下滑行到適當的位置,再由教練幫我們推放入水中。像剛剛他那樣的站立滑行入水姿勢,基本上是危險動作,僅供教練示範。



  解說完畢,大夥兒拉著繩子爬上光滑的岩石,在岩石頂端排隊;



這一段的滑水道入水前路徑相當陡峭,和示範最明顯的差異是,大家幾乎都是坐著慢慢滑下去,躺平之後再由教練調整角度,把人推放入水。



        和前段的出合滑相較,這個水道明顯更加陡峭湍急,


果不其然,滑落的速度根本就快到讓人措手不及,感覺上才剛進入水道,就瞬間衝到水潭裡了。因為強大的水流,衝入水潭之後還會埋入水中好些時間才浮出來。
  浮出水面的第一個感想:阿咧?這麼快!
  落下的水流在水潭中打轉形成小迴流,推著落水的人在水潭之中小幅度的旋轉著,需要花點力氣往前游出去,到落差比較小的下游爬上岸。



  天朗日清,玩過這個水道,剛才遇到的隊伍也追上我們了,



我們重新回到山徑上,繼續下午的旅程。



  這裡的步道親和力相當高,一路上走來,



除了我們這些溯溪隊伍,也遇到不少來這邊走步道的遊客,行走在夏日的森林裡是非常舒爽的事情,

想想昨天這個時間我才在松山自動車道上曬太陽,二十四小時之後就在森林與溪澗裡漫遊,旅行實在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
  徒步五分鐘之後,教練領著我們再度下切溪谷,回到重重大石與溪水的懷抱之中。



  一路行來,這裡的溪谷已經顯得巨石林立陡峭難行,



有別於之前的攀爬路線,這一回教練帶我們走的,



是岩石下方的漆黑小路;



鑽進岩縫之中摸索著向上爬行,



在漆黑的世界裡不時傳來夥伴的驚呼,伴隨教練手上相機偶發的閃光燈照明,



向著出口的光而去。



  爬出岩縫,轉過一個彎,青苔累累古老岩石上的遊仙橋,赫然映入眼底。


  小小捷徑大大樂趣,



我們從遊仙橋畔上岸,



教練解說了一下這一座橋,


似乎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橋了


從這裡我們又走了很小一段山徑,就再次從百岩下了溪谷。



  每一次變更路線下切溪谷或者是上行山徑的時候,教練都會先停下來詳細的解說,很可惜這些解說我們都聽不懂,只能透過同行夥伴的神情領會到這似乎都是些很厲害的風景;從百岩仰望的溪谷相當壯觀,亂石嶙峋,綠蔭夾道,而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上溯的溪谷。



  下切,上行,



攀爬岩石,



踏過淺灘,



躍下深潭;



一路溯行,這一小段溪谷對大家來說都已經駕輕就熟了;



越過溪谷,



重上山徑,



距離我們的終點越來越近了。



  路經一個巨大的飛來石,


這種看起來隨時會倒下來的大石頭在台灣山徑上不算少見,但日本這兒非常可愛的擺放了許多樹枝在石頭下方,教練的解說引起大家一陣笑聲,我們只能揣測不知道是誰先擺了第一根樹枝上去,後來變成大家的慣例,會把樹枝擺在石頭下方,像是要一起支撐石頭不讓它倒下來一樣。



  我看著這個有趣的畫面,忍不住多按了幾下快門。
  通過這塊大家協力支撐的石頭,山徑兩側的森林在一個轉彎之後豁然開朗,



眼前映入一片寬闊光華的水流岩壁;



教練停步,轉身浮起一抹神祕微笑,開始跟我們大家解說。



  看著夥伴們臉上不敢置信的神情,



我大約猜到了,眼前這個半天高的誇張滑瀑,就是我們今天的最終挑戰:雪輪






  解說之後,教練領著大夥兒開始脫離步道,往溪谷移動。



  前往雪輪滝的路上,我們先經過一個看起來深不見底深水潭「落合淵」,



光滑圓潤的岩石,實在難以想像當初是什麼樣的水流力量,才有辦法刨鑿出這樣完美的弧線?



沒能讓我感慨太久,隊伍踏入水中,穿過溪流,跟隨著教練走到了對岸的斜坡上。



  我們抵達了雪輪滝。



  近看的感覺比從對岸看還要震撼許多,



相片實在拍不出內心的感受於萬一,



教練交代過安全事項之後,請我們大家在原地等待,自己先往斜坡上方攀爬,去做準備工作。
  近看雪輪滝,這個超大型的滑坡根本就是無敵天然溜滑梯,整個山體是天然渾成的整片巨岩,水流從坡道的盡頭傾瀉而下,沿著光滑的岩體表面潺潺流下,在這片水瀑之外的區域是茂密的森林,不知道到底怎麼長上去的......
  先爬到頂端的教練放下了繩索,示意我們往上,



夥伴們開始沿著旁邊乾燥的坡面走上去,我拍了幾張照片,旋及加速跟上隊伍;教練放下繩索的區域是在靠近頂端附近,這一段路沒得選,必須踏水而上,因為有水的緣故坡面相對濕滑許多,拉著繩子做確保避免摔倒。



  越過了矮樹叢,到了教練停步的位置,目測這個位置差不多是雪輪2/3的高度而已,但俯瞰的視野已經非常驚人了;



教練開始逐一解說細節,




第一個嘗試的夥伴雙手抱胸,仰躺之後



順著坡勢往下滑落,在一路驚呼中滑了十秒才衝入底下的水潭。



  這溜滑梯......比預期的還要長啊!
  有一就有二,接下來大夥兒摩拳擦掌的,一個接著一個開始挑戰滑行入水;教練挑選的起點坡度算平緩,還不太會滑動,需要自己挪動位置,往下進入比較陡的區域,才會開始加速往下滑行。照例我排在隊伍最後,我決定在這個魔王關卡挑戰全程滑行錄影。
  就位,用腳和屁股往前滑行,手持相機開始墜落般的加速滑行!



  一路有小起伏,但基本上不影響滑行,速度到了中段之後越來越快,我努力拿著錄影模式中的相機,一直到衝入水中的瞬間,相機終於還是拿不住脫手飛出了!
  嘩啦!
  天旋地轉的落入水中,在水裡不知道轉了幾下才站起身來,水潭不深,但已經足以緩衝滑行下來的衝速了,落水之後也不致於因為水太深站不起來,算是非常好的緩衝區;站起身來,仰望剛剛滑行下來的雪輪滝,壯闊的岩壁,傾瀉而下的流水,這一切除了說是天地的贈禮之外,實在難以再做他想。



  重新爬上雪輪滝半山腰,剛剛嘗試過了一人滑行,接下來教練讓我們大家組隊滑行,和同行的夥伴三三兩兩的組隊一起滑下去;




多人滑行沒有比較快,但人多尖叫聲浪大,一路下衝的氣勢就顯得非常驚人。



  等待大夥兒都滑過第二輪,



下一組隊伍也抵達下方等待了;教練領著我們轉身,往落合淵走去。



  跳水的時候基本上都採取自由選擇,圍繞著落合淵周圍有許多跳水點,高低差異各不相同,喜好刺激的可以挑戰制高點的跳水,不那麼敢嘗試的就選擇低一點的岩石往下跳;



不管哪個跳點,在這個區域都是非常安全的;落合淵的地形先天上就有適合跳水的優勢,水流打磨出光滑內凹岩壁,讓突出的起跳點到落水區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岩石障礙存在,只要輕輕往前跳出,就可以毫無窒礙的直墜水潭深處。




  深綠色的水潭無法看出深淺,但我從最高的跳台一躍而下,在有救生衣的情況下完全踩不到底;根據墜落的感覺評估,這跳台最高大約只有六公尺高,和在花蓮跳過的十公尺跳台墜落的高度和進入水中的深度都無法相比,但躍入深綠色看不出深淺的潭水,和湛藍色清澈見底的花蓮溪流相較,多了一種奇異的不確定感。



  墜落、激起巨大的水花落入水中、浮起,順水漂浮或者游泳,我半坐半躺在落合淵的水潭邊緣,含笑看著夥伴們一個一個跳入水中,經歷過雪輪滝的高速衝刺,幾乎所有的夥伴對於跳水的刺激感都已經能夠適應了;




但這也許也是台日兩地溯溪遊客類型的差異,在台灣很容易遇到在上了跳水點卻不敢跳下來的遊客,在今天的行程中幾乎沒有遇見。要不很乾脆的直接就放棄了,不然就是上去了,很快就自己跳下來。
  結束落合淵的跳水,教練領著我們回到雪輪滝,



跟正在滑行的隊伍打過招呼,一路上行,越過起滑點,



帶著大夥兒小心翼翼的在水道裡上攀,



直抵雪輪滝的源頭。



助教已經把飲料拿到這邊等待我們了,




教練解說了一下,大夥兒開始卸下身上的裝備,分享著飲料讓剛剛連續玩了幾場刺激遊戲的身心好好休息。
  山嶺之中,



流水之源......




不不不,仔細一看,才發現這離源頭還遠的很,



這個教練讓大夥兒脫下裝備休息的地方,是兩道溪流的交會點,



雪輪在此由兩道支流匯聚而成,仰望水道,依然是連綿不絕的大片岩壁,穿行在綠色枝葉構築出來的森林隧道裡,



要不是這是跟團的既定行程,真想不斷的攀壁上溯,去看一看這綠色隧道的盡頭到底有著什麼神祕的風景在等待啊!



  休息的時間教練也幫我們大家在緩坡邊緣一個個拍照,



拍照這種事情我就很沒梗,



站在那兒也不知道怎麼擺姿勢,這點同行的其他夥伴就非常厲害,什麼奇怪的好笑的姿勢都擺得出來,添加了不少趣味。



  從頂端俯瞰而下,



雪輪滝實在非常壯觀啊!



從正面看還不明顯,從上方俯瞰,這種壯闊敢實在是言語難以形容,滑行終點的水潭只剩下指頭大小,遠方的山頂看起來已經相差沒有多高了(我想當然是錯覺),



越過平緩的坡面,水流就開始加速往下奔馳,相較於南側深不可測的落合淵,雪輪滝頂端這個緩坡的邊緣,更讓我有臨淵而懼的感受。



  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在拍照和到處探險之中,很快就過去了;下午兩點五十分,我們重新穿戴起裝備,一路坐著慢慢的從雪輪滝往下滑走,前半段教練領著我們小心的移動,到了中段之後,才讓我們全部人聚在一起,抓著前方夥伴救生衣肩帶排成一列,用最簡單的方式滑行,直接衝下去!



  不得不說人多真的有人多的魄力,這一路俯衝下來的尖叫聲真是高到破表(笑)。
  回到水潭之中,再跳一次落合淵最高點跳台,



之後我們穿過落合淵側邊的小路,蜿蜒的順著山徑往更上游走去。



不一會兒,我們抵達了鋼構的雪輪橋,走過短短的雪輪橋,


隊伍取小徑重新回到小溪之中;陽光下的雪輪橋閃閃發亮,在森林中顯得靜甯悠遠,



已經在雪輪滝頂端拍到沒電的相機只來得及讓我再拍一幕,就再也無法開啟了。



  雪輪橋下方的水流非常湍急,行走期間很容易站不穩,



但幸好一小段路之後就有一個水比較深的緩衝區,基本上被衝下去也無所謂,到緩衝區就會停下來了;



教練在這邊等我們,解說接下來進行的方式;穿過橋下的水道,出口在剛才跳水的落合淵;這段水道狹窄湍急,只要一坐躺下去,幾乎就會用火箭般的加速度被水流推出去!



  滑行,



順著湍急的水流從空中噴出水道,



直墜入落合淵的深水潭之中。
  這時落合淵已經非常熱鬧了,接近尾聲的時間點,幾乎所有的隊伍都抵達這裡了,圍繞著落合淵周圍的幾個跳水點上都站了不同的隊伍在等待我們,雖然落合淵水域算是寬闊,但在我們使用雪輪橋下滑水道的期間,周圍的隊伍都按兵不動,等待我們全員脫離落合淵水域之後,才開始跳水。
  教練押在隊伍的最後離開落合淵,接著上行回到山徑上,大夥兒帶著一種結束的放鬆感愉快的交談著,開始跟著教練慢慢往回走去。



  回程的路上,隊伍依然不時的下切溪谷抄抄小路,



主要還是讓大家可以再玩一些經典的路線同時加快下山的速度,



出合滑的滑行水道自然是首選;




離開出合滑,



穿過山徑,



就抵達了鳥居岩,



教練在這邊幫我們大家拍了照片,



讓我們穿過鳥居岩的裂縫,



走小徑



直接抵達一開始的擺盪跳水點。



意識到今天的行程將要告一段落了,



這一回幾乎所有人都玩了這個位在三筋の滝前方的盪鞦韆跳水



把握最後沉浸在水中的時光。



  沿溪下行,很快的,我們抵達了早上的起點萬年橋,這一天漫長的溯溪路途,終於告一段落了。
  


  等車的時間,



大夥兒聚在萬年橋上拍團體照,



午後的陽光相當溫和,在溪水浸泡了整天之後晒起來分外舒適。



接駁車來了之後將我們載回基地,基地的桌上已經準備好一籃一籃的小點心,貼心的標上了參加團員的名字;



飲料也放在休息區中間讓我們自行取用。




先行回來的教練已經坐在電腦前開始加速工作,製作要給我們的相片光碟。



  把裝備脫換下來交給教練們清洗,



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大片陽光,



清洗完的裝備可以直接晾曬起來;



回到基地取回了電力依然飽滿的手機,
置物櫃可以自己設定簡易的密碼

等於得回了拍照能力,休息等待的時間裡,我就開始用手機到處拍照記錄。



也和基地的工作人員們用破破的英文交流溯溪心得。
  取得工作人員的許可之後,



我們放心的到處拍攝眼前新奇的一切;



日本真的是一個嚴謹的民族,



整個辦公空間整齊清爽,還有白板清楚標示分配最近的出隊工作。



  下午有一團30人的林間學校,在我們回來基地不久之後也結束回來了,



基地鬧烘烘的;等待的時間裡我翻看了桌上的留言本,幾乎沒有中文,我提筆留言,開心的寫上我從台灣來。
  不知道還要多久以後,會有下一個從台灣來的朋友看見這些留言呢?
  和教練交流也得知,滑床溪谷這裡只有他們一家溯溪業者,教練一臉陶醉的比劃著:「Many many 福澤諭吉!All for me
  嘖嘖!
  由於出發前的交流已經說過我和他們同業,加上溯溪過程中的觀察,日本教練也對台灣的溯溪業蠻好奇的,我拿出手機,秀了網站與照片,跟他們分享花蓮的溯溪業狀況;透過比手畫腳和簡單的英文炫耀:「Your water is green. Our river, all blue!」
  教練們看了花蓮三棧溪的湛藍溪水也嘖嘖稱奇,


這是花蓮的三棧北溪

互相傳閱了照片,也留下了彼此的聯絡方式,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再交流。



  悠閒的休息、聊天,等人潮幾乎都散去之後,



我們告別工作人員離開;



走了沒多遠又想起來,更衣間有告示寫這邊有販售溫泉卷,



於是決定折返購買溫泉卷去泡溫泉,暖一暖溯溪整天的冰冷身體。
  回到基地跟工作人員說明來意,結果不但買到溫泉卷,還附帶了教練親自開車帶路(因為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路線說明XD)。
  夕照餘暉之中,



我們跟隨著教練,一路下山,



回到了早上路過的松丸駅;原來滑床溪谷販售的溫泉卷,就在我們早上路過的松丸駅前方而已。
  告別教練,停車步入溫泉;今天的溯溪旅程,真的結束了。



  森國ぽっぽ温泉(註4),



在滑床溪谷購買一張溫泉卷是500元,便宜10元而已;



溫泉在站前建築的二樓,一進入一樓大門就要脫掉鞋子,



拾級而上,樓梯都鋪著防滑的地毯,走起來相當舒適。



  溫泉的大廳採取落地玻璃的設計,



可以從休息區俯瞰整個松野町街道,



夏日傍晚六點,陽光斜灑的街道顯得非常溫柔,



溫泉大廳安安靜靜的,沒有什麼客人,



和前天在和歌山泡的地下室ふくろうの湯相比,小鎮氣息更加強烈許多。把溫泉卷交給櫃檯,自在的在大廳散步觀看,先買了一罐玻璃罐裝鮮奶來喝,靜看日落。
  歇息夠了之後,我與嘎嘎各自前往男女湯泡溫泉;



今天除了溯溪再無其他行程,加上我們又是騎機車移動,大可以泡個痛快,無需顧慮時間。
  這裡的溫泉半室內半露天,有好幾個湯池,男湯女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互換;露天池的溫度非常剛好,可以一直泡著,仰望天空;洗浴之後我從屋裡泡到屋外,一直到感覺全身都鬆軟無力了,才離開溫泉,回到大廳休息。
  夕陽落盡,天空慢慢的暗了下來;在等待嘎嘎的期間,我四處細看牆上的公告,



許多告示和地圖看起來都是手繪的,



不知道是不是店家自己的作品;



大廳擺放了一些農特產品,牆上的海報還有漁家民宿的體驗住宿



、農家民宿、



演講會的訊息等等;



這個溫泉同時也是居民訊息的交流場域啊!
  等嘎嘎泡完溫泉,休息夠了之後,



我們信步走到樓下去;一樓穿過川堂就是松丸駅,



川堂裡有列車時刻表,每天只有八班來回列車會經過,


這裡也放了許多在地的旅遊資訊,其中有一份非常細膩的手繪風格滑床溪谷的介紹,讓我們對今天白天的溯溪路線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

  拿了DM,月台上剛好經過一班列車,追出去只拍到車尾;



回頭一看,站牌上已經被貼了溫泉告示,



抬頭望去,靠月台側的二樓有免費的足湯,



不得不說一個位在車站旁邊的溫泉,真的太有地理位置優勢了。
  山已入夜,我們在街上找到了一家還開著咖啡餐飲店,



店內人聲鼎沸,老闆不好意思來跟我們再三確認,說今天預定的客人很多,出餐速度會很慢,如果我們要用餐的話對我們很不好意思,請我們務必見諒。



  左右環顧,附近也看不到什麼可以吃的店家(飯後到處逛才發現還有居酒屋),也就只能在這兒用餐了,等也沒什麼,就等吧!
  餐點主要是麵點,我們各自點了拉麵



和義大利麵,



小鎮的食物相當誠懇,讓我們整天疲憊的身體獲得了大大的滿足。
  離開松野町的時候已經入夜了,回程的路上順路逛了大型的明屋書店逛到關門,



真的回到宇和島市,已是萬籟俱寂夜深人靜。
  這趟緣起雜誌廣告的四國旅程,


玩過一天,照片上的景點都去過了!

就這樣在山間水裡氤氳湯泉之中,走完了漫長的一天。






註:其實我在南竿郵局有買到過馬祖的特色明信片,是東湧燈塔的風景明信片。但其他地方基本上只有賣套裝的攝影明信片而已。
1:滑床溪谷的介紹DM







4:松丸駅前的森國ぽっぽ温泉http://www.poppoonsen.com/
  

1 則留言:

  1. 超詳盡!
    順帶一提,Arizona State 的Sedona 附近也有一個 Slide Rock State Park,有類似的天然滑水道,而且岩石是紅色的!那邊也是和台灣完全不同的地質,很多地方很像火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