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100.書舞千夜─跳舞吧!看見自己的慣性。

2015.11.17 北藝大舞蹈系S3教室 Jam
  兩個多月沒有跳舞了,自從Nina的工作坊之後,沒有課程,沒有工作坊,日子在行程之中一點一滴的流過去了。
  直到前天坐在咖啡舖子寫文章的時候,一直坐不住,又是蹲在椅子上又是不斷想要伸展身體的,才發現身體真的太久沒有好好動一動了;臉書上剛好跳出跳舞朋友主辦的Jam接觸即興活動邀約,時間在禮拜二晚上,北藝大。


  想了想,好久沒跳舞了,就走吧!現在除了書寫什麼事情都沒有,以前每天工作滿滿的都排了時間去跳舞,反而悠閒下來之後都不跳了。
  就跳吧!
  轉車接駁,搭乘列車北上,熟悉的路線熟悉的風景,在羅東轉乘客運,一路雪隧壅塞的塞到台北,剛好搭上同一條路線的捷運,從101一路坐到關渡去。14:50~18:00,島國的交通如此便利,三個小時就足以讓我穿越上百公里,從大山大海的花蓮,走到繁華都城的北郊。

  夜裡的藝術大學非常寧靜美麗,許多建築鐵門是拉下的,這條長街沒有人,只有暈黃的燈光,音樂系館、戲劇系館、戲劇與舞蹈演藝廳、然後是舞蹈系館。


  我到了早了,逕自在教室前面的長桌坐下休息,等待其他人;身體這幾天受了涼,整路上不停有鼻涕,像是寒氣積存在身體裡一樣;等待的時間跑了好幾次廁所擤鼻涕。
  接著人們開始出現,一個朋友主動跟我打招呼,是前年在台東跳接觸即興時認識的,一人一故事劇團的朋友;香港的朋友參加完idance之後趕在回國前也來湊一腳,今天的Jam有十來個人,大家都很訝異。
  後來才聽怡湘說,往日北藝大的Jam大概都五六人而已,像今天這樣真的人很多。
  暖身、行走在教室暖身的人們之間,跳舞;我喜歡觀察周圍的細縫勝過於跳舞的人們,跳舞的人周圍會有某種空間感,不同的舞創造的空間感不太一樣,在一間大教室裡,三三兩兩的舞者會佔據不同的空間,在期間會出現很多細縫;我喜歡在細縫之中遊走,剛剛好的踩在舞者的空間感覺邊緣,踏進去一點,吃進人們知覺的領域,然後穿過去,踏往下一個空間。
  一段時間跳舞然後一段時間不跳,這個空白,給了我更多看見的餘裕。
  我在人們的空間知覺邊緣持續遊走,直到撞進了恰好交會的空間之中,才開始與人跳舞;雙人舞、三人舞,舞蹈的知覺同時也是自我的知覺,很久沒有跳即興的身體變得較為封閉,這段時間持續在溪谷自然環境中遊走,養成了新的身體慣性;在翻滾交錯之間,我會習慣的收起雙腳而不是打開身體,在這需要開放信任彼此身體的接觸即興中,其實是對舞伴相對危險的動作,當我翻身落地慣性的捲收起身體,我的舞伴就會躺到我尖銳的膝蓋上而不是柔軟有足夠緩衝性的軀體。
  共舞了一段時間,感覺盡了各自分開休息或者繼續跳舞;我在一旁休息的時候,和夥伴討論分享對身體的不同感知,跳舞讓我重新喚回對自己身體慣性的自覺,這是我的其他日常生活無法做到的。
  偶爾休息偶爾跳舞,每一場舞都在交換彼此的訊息,觀察與被觀察,動作與被動作,能夠多大程度的信任未知,就能夠多大程度的得到驚奇;身體很好,比我自己以為的更好,這些日子的不跳舞,卻也讓我的身體在修養生息中,跳了另外一些默默前進的舞。
  跳了舞,暖了身體順了肢體,這幾天的小風寒就這樣不藥而癒了。

  結束之後和怡湘以及她的伴侶一路聊天散步下山,分享分別兩年彼此的故事;透過不同的人看見習以為常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原來自己覺得很平常的一切,在不同領域的人們眼中,竟是如此不同的模樣。
  嘿,你跳舞嗎?

  來跳舞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